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看網際網路企業“造車”(經濟透視)

  • 發佈時間:2015-11-24 08:3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姜奇平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被眾多汽車行業業內人士稱為“網際網路造車”元年。繼蘋果、LG進軍汽車行業以來,國內的樂視、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網際網路企業也紛紛加入網際網路造車行業。

  網際網路汽車説來就來。行動最快的樂視超級汽車將在2016年北京車展首發;LG公司研發的電動汽車將在2017年問世,售價比特斯拉便宜近一半;蘋果汽車預計將於2019年推出……網際網路進軍圖書業,導致圖書降價一半。相同的一幕會不會在汽車業重演?這還真是需要認真探討和面對。

  當年電池廠商涉足汽車産業時曾豪稱,汽車不過是電池上面加四個輪子兩個沙發。這種説辭一度遭到傳統産業的譏笑,而電動汽車的問世,讓這一“妄想”變成了事實。現在,網際網路企業進入汽車行業,也讓許多業界人士不解。一位專業人士認為,網際網路公司想“四兩撥千斤”,但網際網路這個“四兩”,撥得動汽車這個“千斤”嗎?

  讓我們看看來自德國汽車産業內部的觀點。賓士公司的施通普弗勒和科勒認為,汽車通過越來越多的網路化及其在雲計算中的出現,以多種可能的方式成為物聯網的一部分,汽車裏的大部分創新都是通過軟體實現的。事實上,德國工業4.0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汽車工業的變革,將軟體嵌入系統作為汽車發展的新的引擎,靠軟體這個“四兩”去創造更高價值。照此,未來汽車業的主要趨勢,是從將資訊系統“整合進”低附加值的汽車,轉向通過軟體將更多高附加值功能“連接上”汽車。

  “網際網路+”的根本特徵在於改變傳統業態,也就是將結構重心從低附加值的製造和産品,轉向高附加值的服務。前者的理念是圍著買汽車轉,後者的理念是圍著用汽車轉。這是網際網路企業涉足汽車行業將帶來的新理念。傳統汽車業只看到網際網路企業造汽車重在發展無人駕駛這一點,很少有人認識到,網際網路企業一旦掌控了汽車後,未來汽車的真正用途。

  我們可以從德國汽車業的未來規劃中,窺測出網際網路汽車服務化的趨勢:翻過“連接而不是整合”的底牌,原來是使用而非擁有,即分享經濟。施通普弗勒和科勒指出,“人們需要一個靈活的、可伸縮的系統架構。”一個“工業4.0語境下汽車的端到端系統架構”的意圖,在於把汽車當作一個軟體介面(API)平臺,接入各種汽車之外的高附加值服務。我們可以想像:駕駛過程中,沿途具有大數據分析能力的百貨商場、餐館、劇院、娛樂健身場所……將通過汽車介面,以個性化的服務,爭先“討好”坐在裏邊的乘客。汽車不就成了變形的阿里巴巴了嗎?

  網際網路企業涉足汽車領域,體現了“網際網路+”創造高附加值的特點。其重點在於:一是從“千斤”(硬體)轉向“四兩”(軟體),二是從産品轉向服務。這實際上預示著分享經濟時代正在到來。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24日22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