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供給側改革”或成製造業解困新法寶

  • 發佈時間:2015-11-20 09:30:5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供給側改革”已成為政府、學界、業界等各方努力破除製造業困局的新法寶。新常態背景下,GDP增速下滑,其中最具挑戰性的是工業企業盈利水準的下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19日舉行的財經年會“中國製造業的現實與挑戰”論壇上介紹,工業企業盈利負增長已經持續1年多時間,其主要原因就是産能過剩,特別是鋼鐵、鐵礦石等重化工業部門,産業過剩很嚴重。

  “要走出製造業困局,要有‘退’有‘進’。‘退’就是在減産能方面切實加大力度,取得實質性進展。‘進’就是要進一步放寬準入,加快行政性壟斷行業改革。”劉世錦説:“現階段放寬準入主要是對小微企業,商事制度改革。但如果在行政性壟斷問題比較突出的基礎行業中,如石油、金融、醫療、教育文化等放寬準入,引入競爭,能夠切實改善供給、降低成本,同時能夠通過競爭全面提升效率。現在的電信行業,是政策要求他們降低資費,但如果能放開準入,鼓勵民營企業為輔,參與競爭,那電信行業可能自己會主動降低資費。”

  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企業技術升級改造,聚焦《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提出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品質效益為目標,多手段支援輕工、紡織、鋼鐵、建材等傳統行業有市場的企業提高設計、工藝、能效等水準,有效降低成本,扶持創新型企業成長。

  不論是放寬準入,還是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升級,都是“供給側改革”的一部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加快要素市場的改革,讓土地、資金、技術、人員等要素充分地流動起來,全方位地激發要素的生産力。在解決供給問題的同時,也創造新的需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