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任志強:去庫存需要放開第三套房

  • 發佈時間:2015-11-20 09:30:22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

  著中國經濟與國際市場深度融合,國內機構對外投資已經成為趨勢,國人面對的是全球化的資産配置機遇。同時,“網際網路+”給新常態下的經濟帶來新鮮血液,“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地産”、“網際網路+製造”……讓中國經濟格局呈現跨界、融合的特點。

  在17-19日《財經》雜誌舉辦的“2016:預測與戰略”年會上,吳曉求任志強、吳甘沙等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及企業家出席,華西都市報作為年會西部獨家戰略合作媒體全程參與報道。任志強認為,讓市場的歸市場,保障的歸保障,才有可能把地産遇到的問題“説清楚”。

  任志強

  2008年的時候,我們整個庫存沒有多少,2009年上來一大堆,2010年以後猛往上漲,一直上到現在的6.8億,如果那邊不消化,這邊壓了那麼多錢,怎麼進行再投資呢?

  吳曉求

  上半年出現了嚴重的“股災”,很重要的原因是監管失職,或者説是監管獨立性不夠,我們監管有時候太看重市場指數的上漲。我認為監管是對法律負責的,它不以市場走向為準繩。

  劉松

  在網際網路公司以外的地方,大數據僅僅在金融機構和少數政府機構形成了一些小的閉環。實際上大數據在網際網路以外成功的故事應該不超過30個。

  焦點一

  “白銀時代”的房地産如何去庫存

  任志強(北京華遠浩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不限制買第三套房去庫存

  “消化庫存到底用什麼辦法呢?可能得允許隨便買第三套房。”任志強説,一個城市必須有一定的庫存,沒有庫存可能會引起恐慌。“2008年的時候,我們整個庫存沒有多少,2009年上來一大堆,2010年以後猛往上漲,一直上到現在的6.8億,如果那邊不消化,這邊壓了那麼多錢,怎麼進行再投資呢?”

  而對於高庫存的原因,任志強認為是棚改破壞了市場,“我覺得市場的歸市場,保障的歸保障,才有可能把我們的問題説清楚。”

  此外,對於二孩政策,任志強認為“二孩”出生多了以後人們買房的意願可能會高,“短期之內(房價)還有點微漲”,但二孩政策落地的時機選得對不對,對市場影響是巨大的。馮侖(萬通控股董事長)

  “立體城市”實施具有挑戰性

  在一棟大廈裏種糧食、養牛群,完成居家、辦公、娛樂等各種生活,這是馮侖在推進的“立體城市”計劃。而在《財經》年會上,馮侖坦言在中國的實踐中“真正的不容易”。

  “我們對城市的管理有很多法規,有涉及到土地的,有涉及到規劃的,當然社會轉型時期還有非經濟、非技術的。”馮侖説,“立體城市”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制度性成本”,已經跟政府簽約的事情,“書記被抓起來,人沒了,等到下一個書記,又不行了。”

  焦點二

  股災後反思監管獨立性

  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

  中國應成為全球重要金融中心

  吳曉求認為,中國市場化程度不是很高,還有非市場的力量在進行資源配置,“這種非市場力量缺乏有效監督,各種腐敗就會出現。”因此,市場化、國際化是中國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中國資本市場應成為全球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今年上半年,市場上出現了嚴重的“股災”,吳曉求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監管失職,或者説是監管獨立性不夠。“我們監管有時候太看重市場指數的上漲。我認為監管是對法律負責的,它不以市場走向為準繩,它是以法律為準繩,這個非常重要。”

  “現在我們反思現行的監管體系,正在構建一個超級監管體系。”管清友(民生證券總裁助理、研究院執行院長)

  註冊製造就新的市場化“池子”

  “在股市異常波動以後,多方面建議還是堅持加快註冊制改革。”管清友説,現在很多方面都在等著註冊制的推出,比如説新三板的分層、戰略新興版、IPO也在等註冊制。

  管清友説,註冊制是中國股市市場化的一個進程,它是自由定價,同時風險也擴大了,但提高了資本的流動性,讓中國資本市場真正活躍起來,體現融資功能和定價功能,造就了新的市場化資金“池子”。焦點三

  中國製造如何運用大數據

  楊濤(GE大中華區工業網際網路總經理)

  資訊安全不足以覆蓋製造領域

  “製造企業進行轉型,不管走的是什麼路徑,目標是一致的,但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的資訊化的安全不足以覆蓋到製造領域的安全。”楊濤説,GE工業網際網路上倡導的安全,除了IT的安全還有OT的安全,就是工業技術的安全。

  “重資産的企業現在最重要的是産能過剩的情況下,如何優化資産、提升資産的利用率。”楊濤説,“如何使運營優化讓我們在崗的工人、管理人員,能夠和管理規章制度結合提升我們的效率,這是工業網際網路的著眼點。”劉松(阿里巴巴集團阿裏雲業務總經理)

  大數據如何運用於傳統企業

  2015年大數據産業有個顯著特點,即網際網路公司逐步把其所擁有的大數據服務平臺化,包括傳統以及新興行業,比如能源、醫療、政務、金融等。

  劉松認為,“在網際網路公司以外的地方,僅僅在金融機構和少數政府機構形成了一些小的閉環。”劉松説,儘管網際網路公司對於雲運算的運用,如精準推薦已經得心應手了。“但實際上大數據在網際網路以外成功的故事應該不超過30個。”精彩觀點

  吳曉靈(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從宏觀上看,6月的股市異動反映了對轉型改革的過高預期與短期經濟表現未達預期的矛盾。

  熊先軍(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在新醫改階段,國內醫療供給遠遠小于需求,仍然出現供給短缺的情況,而且供給結構進一步失衡。

  吳甘沙(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大數據過去幾年經歷了過熱期,現在是在期望的破滅期,它會讓市場幫助對這個生態環境做一次清洗,讓真正的強者站起來。

  王小夏(騰訊公司助理總法律顧問):網際網路媒介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之後每個個人的責任要建立起來。我們國家的管制以及立法的趨向都是背書,造成了在經濟運作中企業主體就特別大。

  蘇靜(百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網際網路公司面臨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確定性,很多時候我們新業務如果進入到某一個傳統領域,它很快就會被喊停,這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説是災難性的。華西都市報記者張乾王婷北京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