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優化結構,路徑何在?

  • 發佈時間:2015-11-19 21:30:5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夏陽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三季度我國服務貿易呈平穩較快增長,累計實現服務進出口總額(不含政府服務)4953.3億美元,同比增長15.9%;佔對外貿易比重為14.6%,較上年同期提升2.7個百分點。”商務部最新一次的例行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沈丹陽饒有興致地向媒體介紹我國前三季度服務貿易情況。在外貿下行壓力下,長期保持兩位數漂亮增長的服務貿易,一路高歌猛進,似乎已然接過了貨物貿易的“接力棒”。

  政府官員大談服務貿易一片飄紅,並非只是為了提振信心,穩定軍心。事實上,我國對外貿易正處於從貨物貿易為主向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轉型過程中,中國要實現從“製造業大國”向“服務業大國”的華麗轉身,服務貿易理當被寄予厚望。

  然而我們不應該只看到形勢大好的一面,我國服務貿易結構性失衡的隱患不僅存在,更不容小視。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的服務進口主要由旅行帶動,旅行同比增幅達50%,佔進口總量的比重更是高達58.1%。2014年,我國境外消費規模高達1649億美元,佔全球境外消費市場的10%以上,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出境遊的“獨大”,更凸顯出了我國在其他服務貿易領域進口的疲弱,商業性服務、通信服務、建築服務、銷售服務、金融服務、教育服務、健康及社會服務、文化娛樂及體育服務總共11種服務領域的進口總和不足50%。與出境遊依託境外消費實現服務進口不同,這些領域的服務進口更多地是需要依託商業存在方式實現。國內這些領域對外資開放不足,恐怕正是造成服務進口結構失衡的主要原因。

  優化服務貿易結構的路徑何在?記者認為,無疑還是擴大服務業的開放。以保險業為例,2004年中國兌現加入WTO承諾,向外資開放保險業務;但面對種類繁多的保險業務,外資保險企業仍然受到了種種限制;2012年交強險向外資的正式開放,是一次意義重大的突破,而隨後,直至近期的數據也應徵了這一點。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外資公司業務增速較快。外資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857.63億元,同比增長27.28%,市場份額4.50%,同比上升0.27個百分點。保險業的擴大開放還促進了國內保險企業的“走出去”,隨著安邦等一批保險企業海外佈局的成型,保險服務也是增長明顯。據商務部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保險和養老金服務出口累計增長23.7%。

  如此看來,服務業領域的全面開放,是優化和平衡服務貿易結構的重要途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