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用得完嗎?

  • 發佈時間:2015-11-16 22:31:0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何曉曦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中國既是機遇,也有挑戰。我們應當主動把握市場環境的變化,加快産業調整和升級,實施積極的海外投資戰略,推動“一帶一路”的發展,增加戰略資源儲備,為未來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據市場消息,中國山東東明石化集團11月11日宣佈與英國石油公司(BP)簽訂原油長期供應協議。“這是一個特別的信號,它意味著中國已獲原油進口權的代表油企已經正式構建原料來源渠道,這為中國地煉中原油進口雙權在握的企業提供了操作樣板。”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對記者表示。

  進口配額擴容入世以來最大增幅

  原油進口雙權放開的推進,倒逼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限額擴容。日前,商務部發佈公告稱,2016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為8760萬噸,較2015年暴漲5000萬噸,增幅達133%,申請時間為2015年11月2日~20日。中宇資訊統計數據顯示,自中國允許非國營貿易進口以來,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根據入世承諾在2010~2011年的10年當中保持了15%的增速,2012~2014年未發生變化,2015年原油進口權全面鬆動,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出現大幅增長。

  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及2002年7月18日公佈實施的《原油、成品油、化肥國營貿易進口經營管理試行辦法》,石油進口實行國營貿易管理,同時允許一定數量的非國營貿易進口。非國營貿易進口執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承諾允許量。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對開放國內石油石化市場的主要承諾包括:減讓進口關稅,自2002年起,原油關稅從16元/噸降為零;實施非國營貿易,除保留國營貿易外,加入世貿組織第一年,非國營貿易進口原油720萬噸,年增15%(2002年828萬噸),10年後重議。

  配額能否用完?未使用部分如何處理?

  儘管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量的概念確立已久,但長期以來沒有落到實處。手握國營貿易經營權的企業有中聯油、中聯化、中海油、中化和珠海振戎五家,而非國營貿易多數由中字頭企業的下屬公司獲得,並且有嚴格的數額限制,實際流入民營地煉手中的配額微乎其微。而隨著煉化環境的變化與油氣改革的推進,原油進口權2015年開始全面鬆動。

  有一個問題為市場所關注:2016年這8760萬噸配額夠不夠用,有多少能被充分利用?中宇資訊認為,2016年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是可以流通的,這意味著它可能將被地煉市場所共用。中宇資訊分析自行統計數據發現,現在刨除已經確定淘汰和重組的産能後,地煉有效産能在1.4億噸/年左右,而用近年來地煉的正常開工率測算,地煉的原料油需求在5600萬~5900萬噸/年。也就是説2016年地煉自行加工所用的原油進口配額正常狀態下不會超過這個數值,再考慮到這個量值還要被內貿原油以及燃料油等稀釋,張永浩表示,他判斷實際使用量可能在這個數值基礎上繼續減少,而未使用的配額可能將流入倉儲等環節。

  已獲資質地煉企業進口摸索中

  市場有一種聲音稱原油進口權的放開將顯著推高國內地煉企業的開工率,從而使得地煉原油加工量大幅度增長,但張永浩認為,近年來地煉加工原油在原料中已佔大多數,特別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地煉原油加工份額佔總原料比值超過80%,在此基礎上,原油進口權放開對地煉原料使用的影響已經不大。煉油黃金時代早已過去,疲軟的煉化環境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扭轉,裝置升級優化油質是地煉的首要任務。

  地煉在獲得使用配額和允許量後,大多屬於初涉國際原油進口操作,這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一開始的操作應該會偏向保守,這會影響到實際進口數量。據中宇資訊統計,今年已獲資質的地煉企業實際進口原油數量與配額相比差距較大,這説明在進口權放開後,地煉在自主原油進口貿易方面需要經歷一段摸索期,而東明石化與BP的長期供油合同的簽署,無疑為持有相關資質的油企提供了思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