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危中尋機化肥行業方能穿越寒冬

  • 發佈時間:2015-11-19 07:51:4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馮克李純

  享受政策優惠、市場供不應求、産業迅速壯大……提起化肥行業的蜜月期,那早已是上個世紀末的遙遠故事;由於技術落後、成本較高、産品結構性矛盾突出,近年來整個化肥行業進入低迷期,行業虧損面不斷擴大,甚至出現“全線告急”。而當時間來到2015年,人們才發現化肥行業真正的寒冬才剛剛降臨,步入今年冬天,更是“冷”得出奇:

  年初3月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啟動,目標是2015年到2019年,逐步將化肥使用量年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2020年力爭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9月1日起,對化肥恢復徵收增值稅政策施行,13%的稅率實打實地增加了生産成本。總量控制加優惠取消,讓深受産能過剩折磨下的化肥行業連遭利空打擊,而最可怕的一系列需求下降消息,更是隨著本應因收穫而雀躍的季節接踵而至。

  由於國內外價格倒挂,收儲庫容告急,玉米臨儲收購價多年來首次下調;《關於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出臺,調結構成為主旋律;“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在生態環境和資源條件兩個“緊箍咒”越來越緊,農業生産成本“地板”和農産品價格“天花板”雙重擠壓越來越重的形勢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實現土地休養生息,這都是符合可持續發展規律的正確決策。而多重政策性調整都直接或間接地引發化肥需求下降,下降的幅度究竟有多大暫時難以預料,但産能過剩疊加需求直降,化肥市場前景堪憂。

  此時此刻,對於整個行業也好,對於單個企業也罷,任何抱怨和“吐槽”都無濟於事,寒冬已至,唯有奮力前行才能迎來春暖花開。更何況,危機和機遇總是相伴相生,冷靜客觀分析化肥行業面臨的發展壓力,每一條看似危機的資訊之中,總閃爍著機遇的光芒。

  首先,化肥零增長倒逼産品創新。化肥零增長,並非拒絕化肥,而是對肥料的品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通過科技創新,降低成本,大力發展符合政策要求、滿足市場需要的配方肥、新型肥料等差異化産品,調整優化産品結構,就能夠開發新的市場空間。比如,土壤修復就是肥料行業的一塊新蛋糕,按照國家重金屬污染治理等項目來生産適用肥料,誰早出手誰就先挖到富礦。其次,增值稅復徵加速行業洗牌。通過政策調整,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淘汰落後産能,對一些小散企業産生擠出效應,可以實現現有行業的徹底洗牌,陣痛過後必將為化肥産業健康發展營造出一個更加有利的市場氛圍和行業環境。最後,轉方式調結構催生行銷模式創新。整個農業的轉方式調結構,必然加速土地適度規模化的進程,新型經營主體大量涌現,也有利於化肥企業創新行銷模式,從單純的肥料生産商轉身成為農業生産全程解決方案的服務商。企業可以通過直接對接,或建立電商平臺,減少中間環節,讓利於民,在服務農民增産增收中尋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所有行業都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而受壓後的反應決定了企業的命運和行業的格局。化肥行業和企業只要正視壓力,辯證研判挑戰,上接天線,準確解讀政策指向;下接地氣,精準把握需求變化,適時適度做出戰略轉向,以改革創新的精神闖出一條新路,一定能夠穿越寒冬,擁抱春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