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連接“地下之城”能否重新崛起?

  • 發佈時間:2015-11-19 07:31:17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日本大阪唯波地下商業街到香港地下商業街,從北京西單地下商業街到上海淮海路地下商業街,從南京時尚萊迪地下商城到無錫崇安寺地下商業街,近年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地下商業發展風起雲湧。

  而中山這座城市也不甘落後,早些年,部分大型綜合體已將負一層佈局成地下商場,如位於大信新都匯地下的海天電腦城,百盛百貨負一層的精品超市等。最近中山市又出臺新規劃,岐江公園、興中道、紫馬嶺三片區將建地下商業街。

  記者走訪發現,由於市民“向下”消費習慣還沒養成,且受電商衝擊嚴重,這些“潛伏”在大型綜合體的地下商場並沒有預想中的紅火。偌大的地下商場內,依稀可見的只有幾個背影,顯得十分蕭條。

  一邊是早期地下商場落寞蕭條,一邊是新興地下商場的密集規劃。步入地下商業元年的中山,地下商業前景究竟如何?“地下之城”又能否借交通之便崛起?

  ■速寫

  失落的地下電腦城?? 商家收入勉強夠付租金

  “鋪面早早就全部租出去了,人流量很大。”多年以後,程峰還清楚地記得開業初期的熱鬧情形。

  程峰在大信新都匯負一層海天電腦城經營著一家專營數位産品的公司,回憶起當年開店時的情況,他仍顯得有些興奮。“當時這個電腦城很旺,是中山少有的地下電腦商場。”在程峰看來,海天電腦城就位於大信新都匯地下,上面就是中山最旺的商業綜合體,人流量大,絕對的黃金地段。

  當年,由於該地下電腦城集數位産品、電遊、電玩、婦幼用品、餐飲于一體,業態比較豐富,並且又是第一家地下電腦城,再加上地上是已經成熟的大信新都匯,確實吸引了不少客流。經過慎重考慮後,程峰決定投入自己的多年積蓄,在這個地下電腦城經營一家數位産品店。

  但這樣的好光景只持續了不到三年。現在程峰很苦惱。“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很大,現在很多人都喜歡上網購買電子産品。”隨著客流量的日漸稀少,電腦城內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11月14日,記者實地走訪了海天電腦城,沿著手扶梯下行,還沒到達地面,就聽到幾位店主爭相大聲地招攬生意。稀稀落落的鋪面夾雜在空置的鋪面之間,店舖位置靠裏面的幾戶商家看到有客人來,並不興奮,仍在埋頭玩手機或電腦。其中一家店舖的店主透露,“一天能夠迎來一個維修電腦的客人,已經很好了。”“即使沒有到關張歇業的境地,收入也只夠勉強付房租。”許多商家這樣感嘆。

  事實上,海天電腦城經營慘澹並非孤例,位於興中廣場地下的百盛百貨超市,開業至今經營情況也不太理想。週日下午3:30左右,記者來到了百盛百貨超市,與其他地面或樓上的超市相比,這裡人氣相對較差。一名店員透露:“週末人已經算多了,工作日經常一整天都沒多少客人。”

  矚目的地下城規劃?? 擬建3處地下商業街

  隨著市規劃局近日公佈的《中山市岐江公園北片區、興中道片區、紫馬嶺片區地下空間綜開發利用規劃》草案,地下商場再度進入市民視野。

  與海天電腦城不同,三個片區的地下空間除了規劃地下商業業態外,還增加了疏導交通功能,如地下人行道、下沉式疏散廣場及地下停車場等均涵蓋其中。

  鋻於目前富華酒店附近交通現狀,在草案中,岐江公園北片區規劃10處地下人行通道,其中6處位於此次規劃的富華道地下商業街內。本片區規劃設置兩處地下商業街,分別結合富華道與西區商業廣場、富源大街進行規劃建設,地下商業街總長度共計685米。另外,富華酒店地下一層及新堤路還規劃設置地下商場。

  興中道片區則重點對地下公共停車場進行規劃控制,規劃區內總共設置800個地下公共停車位,緩解地面停車壓力。

  此外在片區中段,也就是連接興中園與市政府廣場段,將規劃一處地下商業街,總長度共計240米。在金鷹廣場商業綜合體和興中園地下一層還規劃兩處地下商場,面積約為17439平方米。

  與前兩個片區相比,紫馬嶺片區的地下空間規劃更突出其緩解交通的目的。屆時,中山五路地下通道向西拓展至中山四路,也就是下穿過起灣道的路口,並預留一處機動車入口進入紫馬奔騰二期商業綜合體地下空間。

  而另一地下機動車通道位於紫馬嶺公園西北側與盛景尚峰紫馬奔騰相接處,隧道寬度為15米。在地下人行通道規劃上,本片區有一個依託地下商業街的步行通道網路,還在中山四路、起灣道設置兩處人行過街通道。

  ■尋策

  培育新消費習慣?? 與地面商圈錯位發展

  事實上,對於地下商場未來的發展,但要想運作成功並非易事。在採訪中,程峰一再強調,除了電商對零售業衝擊嚴重致使電腦城落寞外,人們的“地下”消費習慣未養成也是影響地下商場人氣的重要原因。

  記者詢問了多位市民發現,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概念:地下的東西都是便宜貨。曾經到過外地地下商場購物的市民羅列了地下商業設施的種種問題:“空氣不好,進去覺得憋屈,有壓迫感”、“出入不方便”、“沒有衛生間”……種種硬體設施的缺乏使得大家購物時已經沒有了“向下”的慾望。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不少地方在地下商業發展之初,就把一種“低端”觀念植入人心,這在客觀上影響了人們今後對地下商品的價值判斷。因此,中山想把地下商業做好,必須從消費者觀念入手。

  “地下商業街、商場以超市、餐飲和日用百貨等為主,是一個不錯的突圍方向。”從事商業運營策劃多年的唐彪認為,地下商業明顯處於劣勢,要想突圍獲得新生,需在特色上下足工夫,要做差異化,而且與周邊的商業設施互相協調,從而形成業態上的互補,達到共同繁榮的目標。

  而盛景尚峰紫馬奔騰方面表示,在地下商業經營上,中山不妨多借鑒外地的經驗。以上海徐家匯地下商業為例,美羅百貨負一樓主要經營餐飲,東方商廈地下主營食品超市等,它們基本上和地面百貨為主的商業圈形成了錯位和呼應,地面巨大的客流也帶動了地下的繁榮。

  借交通東風?? 將地底世界連成一片

  相較其他大城市,中山地下商業發展較為緩慢,對地下空間的利用還處於起步階段。這一次,地下商城能否借著密集規劃和充分開發利用地下交通這股春風,迎來燦爛的春天?

  不妨先來看下一線城市的成功經驗。近年,北上廣等發達城市,借助奧運會、世博會等大型盛會,加速了“軌道交通+地下空間+城市設施”的協同發展。如北京的國家大劇院、奧林匹克公園等,與地鐵相連的同時,合理利用地下空間。其中奧林匹克公園地下商業總面積24萬平方米,車位超過1300個。上海虹橋樞紐集民航、高鐵、城鐵、地鐵、公交等多種方式于一體,地下空間面積佔總面積的1/3。

  在廣州,成功的地下商業案例如天河又一城、動漫星城,都是與地鐵連通,兩者都是主打年輕人的潮品牌,與附近的中高檔商業消費的人群有所區分。而太古匯的地下三層,每層設定一個消費群體來吸引不同檔次商家。方所書店這樣的特色店舖,也為整個商城增加了人氣。

  從北京、上海、廣州的地下商業街的成功來看,地下商城的運營,既需要外部氛圍,又不能過於偏弱而失去主題。放眼目前比較成功的地下商業,首先要外部交通條件較好,有成熟的商業氛圍,其次是有較鮮明的主題,有別於附近的地上商業形態。

  這些共同點也是國際著名地下商場,如蒙特利爾地下城、日本虹地下商業街、新加坡City Link Mall地下商城的共同點。

  事實上,地下的商業不能孤立——地面必須有商業體或其他綜合體來帶動,讓消費者注意到地下商場的所在;但地下的商業又不能和地上的形態趨同,沒有明顯的區分,人們沒有興趣“入地”,地下商城就會因無特色、不聚人而被邊緣化。

  如果以上因素就是地下商街成功必備因素的話,那麼,中山未來地下商城的發展將面臨著不少的考驗。

  ■聲音

  假日廣場推廣部經理鄭曉華:

  與周圍商業圈形成業態互補

  地下商城的建設招商,要結合所處的商業區域,根據人流量、目標客戶群等確定商業業態,要和地上的商業進行區分,餐飲也好,娛樂也好,或者説小商品也好,一定要作為一種業態補充,不要和地上的商業變成同質化競爭。

  從規劃來看,若地下商業街建成之後,一方面將極大改善地面的交通環境;同時,還能與周圍的商業圈形成商業形態互補,提升所處區域商業的品位和檔次。

  在一些發達城市,地下商業街與地上的商業之間有著直接的貫通,能夠從地上的商業體乘坐電梯到達地下商業街,未來中山或可以朝這一步發展。由於目前地下商業在中山還沒起步,能否成功走下去,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

  利高廣場陶經理:

  地下商業街需要因地制宜

  從空間發展戰略來看,發展地下商業是增加城市商業成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形成“立體商業”的重要一環,也是實現商業地産整合城市景觀和空間資源的需要。

  但地下商業街未來的出路還要因地制宜,很多自然條件不適合發展地下商業街的片區,應儘量減少地下商業街的開發,否則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惡性浪費。

  而在一些自然條件及消費習慣允許的片區,發展地下商業街也需要與時俱進地優化商業功能、豐富商業業態品類、提升業態品牌及消費環境,投入更多專業化運營管理服務、主動融合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否則也會被市場消費者拋棄。

  南方日報記者 鄧泳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