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指責“中國拖累全球經濟”不公平

  • 發佈時間:2015-11-18 09:06: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其外,下行壓力難撼增速平穩;察其內,結構轉型孕育新生動力。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儘管中國經濟表現並不差,但諸如“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拖累世界”、“中國可能製造一場全球衰退”、“中國將成全球經濟最大軟肋”之類的無端指責卻依然不絕於耳。中國真的拖世界經濟“後腿”了嗎?海內外有識之士普遍認為,中國多年來的經濟增長為全球消除貧困作出巨大貢獻,如今升級的産能、龐大的市場、開放的戰略更將讓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拖累”説有失公允。

  扶貧減貧成果舉世矚目

  “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有所下降,但數據清楚地顯示,2009—2014年,中國GDP年均實際增長8.7%,遠高於同期全球2.0%的年均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居全球第一。因此這些指責顯然站不住腳,有些‘期望’也未免強人所難。”面對“中國經濟拖累論”,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對本報記者如是評價。

  牛犁進一步指出,多年的經濟發展也讓中國在扶貧減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中國在減貧方面的貢獻更是早已獲得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認可。

  據聯合國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報告》顯示,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比例在1990年時高達60%以上,到2002年則下降至30%以下,而2014年更是進一步縮減到4.2%,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與此同時,農村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道路、水利、電力、住房、通訊、教育、醫療衛生等條件顯著改善。

  消費旺盛帶來巨大商機

  分析人士認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未來5年中還將有約7000萬人實現脫貧,而中國人購買力的持續增強將使得整個世界從中獲得巨大商機。對此,很多海外媒體和有識之士都進行了客觀的報道和評論。

  南韓旅行業協會副會長鄒新強表示,近年來赴韓中國遊客數量每年都大幅增長,在許多層面帶動了南韓經濟發展,如酒店、餐飲、旅遊公司等。鄒新強認為,中國遊客購買高麗人參、南韓化粧品,帶動的是整個産業鏈,包括研究室、加工工廠、銷售、物流等多個領域。

  甚至中國的一些新興業態和商業模式也引發了國外商家的效倣。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報道,在“雙十一”當天,法國零售商家樂福在西班牙的網上商城推出了特價促銷商品;專賣蘋果公司産品的西班牙網上商店k-tuin也趁勢將大部分商品降價20%促銷,一些網路商城也以“歡樂購物日”的名義加入了促銷大軍。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合首席執行官拉羅亞日前表示,中國傳統經濟體量龐大、産能過剩、杠桿較高,在短期會受到相當的衝擊,但中國經濟的模式正在轉變,有一大堆不同以往的業務模型做得相當不錯。拉羅亞稱,儘管中國經濟增長仍在放緩,但放緩的速度卻已在減小,投資者應多關注微觀層面的積極變化。

  對外開放謀共贏發展

  回首過去貢獻卓著,展望未來商機無數。在專家看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加上“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等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對世界經濟復蘇構成新的利好。

  “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經濟體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轉變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我們傳統製造業在國內的比較優勢逐漸喪失,而另一方面,很多國家的公路、橋梁、電網等基礎設施都很短缺,亟須相關産能,這就為下一階段的國際産能轉移帶來了可能。”牛犁表示,中國在高鐵、核電、水利等領域的技術處於世界頂尖水準且積累了豐富的運營經驗,而且成本較低,歐洲很多國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正是瞄準了這些商機。

  此外,專家還強調,在美元升值、流動性減少以及投資收益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國掀起的對外投資熱潮為穩定世界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根據商務部11月17日公佈的最新數據,今年1-10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2個國家和地區的5553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對外投資589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3%。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