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A股總市值=谷歌+亞馬遜”令人深思

  • 發佈時間:2015-11-18 08:44:33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6月,當各界看好A股納入MSCI指數時,MSCI“出乎預料”地表示推遲將A股納入MSCI指數。機構對此的解讀是,中國股票市場的波動率大概是目前明晟世界指數(current MSCI World index)波動率的四倍。換句話説,如果資産配置者要維持目前的權益比重,中國市場的股票一旦被納入其中,投資組合的風險率會出現飆升。

  如果是這個理由推遲A股加入MSCI指數,倒也能夠理解,這也是對投資者負責的表現。關鍵在於,美林銀行隨後發佈的調研報告就讓人不得不對MSCI的舉動産生質疑並深思了。美林認為,根據MSCI數據,整個中國大陸的市值差不多相當於谷歌加上亞馬遜兩家公司。前者流通市值總和為8590億美元,後者合計流通市值為8290億美元,確實相差不大。

  那麼,拿一個或兩個公司的價值與一個國家相提並論,是否合理呢?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對比呢?顯然,這樣的比較是有失偏頗的,也是缺乏尊重之意的。就像中國只要拿出兩個省的人口與美國相比,是否意味著美國就應當退出聯合國,至少應當減少話語權呢?毫無疑問,這也是不合理、不符合常規的。

  中國及其新興市場國家,在市值方面,確實沒法與發達國家相比,也確實趕不上幾個企業的市值。但是,其發展潛力和前景,可不是幾家公司所能比的。尤其是中國,經濟總量已達全球第二,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已經具有較高地位,拿中國的流通市值與美國的兩家公司進行比較,以此來低估中國的經濟實力、低估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是不恰當的。正如分析所説的,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一旦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其釋放出來的能量,可能要比發達國家強得多。別的不説,阿裏在美上市後,不就一度成為美國證券市場市值最大的企業嗎?還能拿中國大陸的整個市值與美國兩家企業相比嗎?

  不過,對中國來説,MSCI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這樣的標準、這樣的考量確定一個國家股市是否應當納入其指數的,那麼,也就應當反思一下A股,為什麼已經成立二十多年了,市值仍然如此之小,原因何在?畢竟,這樣的市值規模,與中國第二大經濟體的身份也是不相符的,是必須做出調整的。

  事實也是如此,經濟總量不斷攀升,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不斷增強,但是,作為衡量一個國家金融發展水準和融資能力的資本市場,卻遲遲做不大、做不強,反而會經常出現一些問題,也值得深思。一方面,它説明瞭這個國家的企業對上市的認識和態度,對資本市場的認識和理解,以及資本市場能夠為企業提供服務的能力、資本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而從目前中國企業的現狀來看,近2000萬家企業,到A股上市的不足2600家,且很多大企業都沒有上市或沒有整個上市,那麼,A股流通市值又怎麼能夠大得起來呢?比不上美國幾家公司的市值總和,也就不足為奇了;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的上市公司更多地把圈錢放在首位,因此,大多不關注市值的維護,不關注企業通過證券市場來發展壯大。因此,A股市場單個市值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也很少、比例相當低。加上原本就總量偏少,自然,流通市值總量也就不會太大了。

  也正因為如此,對MSCI“看低”中國股市以及遲遲不將A股納入MSCI指數的行為,既不要過度在意,不要把MSCI當作衡量中國股市好壞的標誌,也要正視資本市場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市場波動率較高、市值維護水準不高、上市公司缺乏上進心等方面。要知道,在廣義貨幣(M2)已經規模較大,社會資本已經大量積聚,廣大居民投資意願強烈的情況下,唯有證券市場不斷發展,企業上市意願不斷增強,股市的容納性越來越高,才能夠有效地化解M2偏高可能帶來的風險,才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有效的投資空間,並消化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矛盾。

  這也意味著,不管MSCI帶著怎樣的目的和想法,也不管MSCI何時才能把A股納入到指數範疇,做好自己,都是中國股市的首要目標,也是不再被別人“看低”的資本。(譚浩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