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現代農業發展呼喚金融服務創新

  • 發佈時間:2015-11-17 07:31:2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梅隆)“長期以來,因風險大、效益週期長等因素,三農融資難、融資貴成為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受此制約,農業規模難以擴大、裝備技術難以更新,嚴重制約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日前,在北京舉辦的“2015現代農業新興産業與金融服務創新發展論壇”上,有關專家認為,現代農業發展亟待呼喚金融服務創新。

  由中國農學會高新技術農業專業委員會主辦的本次論壇,以“新農業、新技術、新金融、新文化”為主題,來自全國致力於高新農業産業發展的企業家、經濟學家、銀行高管、金融服務機構以及種植大戶等上百人齊聚一堂,共議現代農業發展與金融服務創新話題。

  與會人士圍繞國家“十三五”規劃,就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産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推動生態金融、惠農金融;加快農業産業與金融服務對接,推進資本市場服務現代農業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研討。

  近年來,由於國有商業銀行逐步撤並縣以下營業機構,農村金融服務載體大幅減少,金融“盲區”等現象普遍性存在,傳統金融已經不能滿足農村經濟日益增長對多層次、普惠型金融服務的需求。

  “搞農業的人缺乏金融服務支援,搞金融的人懂農業與農村的不多。”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劉志仁在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整體發展不盡如人意,雖然政策銀行、商業銀行出臺很多農村金融政策,但整體限制多、幫助少。劉志仁認為,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服務創新,已成為“十三五”農業與農村目標實現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研究員鄒平座認為,發展網際網路農業金融是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的一種途徑,用基金、證券、網際網路加在一起的模式,來支援農業轉型升級。信用不對稱是我國三農融資存在的最大問題。金融的基礎是信用,信用的基礎是産權。鄒平座還表示,隨著我國農村土地三權合理定位的加速,將釋放農村土地的證券化、信用化潛力,三農融資難有望得到緩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