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走基層 聽民聲:以創新踐行“合格電工”誓言

  • 發佈時間:2015-11-16 18:47: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1月16日電(記者金正)頭戴安全帽,身挎電工包,上至檢查電路,下至更換電燈……在常人眼裏,建築工地上的電工就是這個樣子。行行出狀元,在“灰頭土臉”的電工隊伍中,記者發現這麼一個“創新達人”,他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電工技能大師工作室,還手握4項國家級發明專利和7項國家實用性專利。

  他叫李增紅,中鐵上海工程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員工。1991年從襄樊技校畢業後,先後輾轉于銅陵、昆明、長沙、合肥、南京、上海等地,20餘年一直在施工現場從事電工技術、電力設備維護工作。

  “師傅有兩大愛好,一是愛琢磨,二是愛鼓搗。”在徒弟眼裏,李增紅不僅工作負責,還富有創新精神。也許在外人看來,電力設備安裝就是照圖紙安裝,哪有什麼創新?其實創新與否不在於工作屬性,更在於幹工作的人有沒有創新的勁頭。

  2009年,在上海白龍港SST2.6標施工中,重達28噸的管材吊裝成為重大危險源,施工中不僅要將管材吊起來,還要使管材調轉角度符合施工需要。為此,李增紅對傳統的吊裝模式進行革新,設計出一個“門”字形的吊裝模架,使管材在吊裝中得以靈活轉換角度。為使長2.5米、高4.7米的管材準確吊入工作井,他又在工作井壁上安裝了自製無線“電子眼”,使司機在吊車內就能觀察到井下大事小情,避免了視覺盲區的出現。由於性價比高、安全性好,短短數月,這一系統就在白龍港南線東段風靡一時。

  正是憑著這股創新勁兒,從注漿壓力感測器製作,到頂管掘進機研製,24年來共有15項發明革新在李增紅手中誕生。其中4項被評為國家級發明專利,7項被評為國家實用性專利,累計創造經濟價值2000多萬元。

  “一名建築施工企業的電工要想搞技術創新確實很難。一是高強度的工地勞動,讓人難以有時間精力去研究思考。二是工人文化水準有限,難以滿足創新對知識的需要。”回憶自己的創新之路,李增紅不禁有些感慨。

  工作伊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李增紅,就立誓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電工”。從此以後,他抓緊一切機會學習電工知識和技能。24年間,李增紅記下了超過30本的工作筆記,這15萬字的記錄無聲地述説著這位電工“創新達人”的創新曆程,成為他獨一無二的技術財富。

  在工友眼中,李增紅還是一個“怪人”,每逢下雨,別人都在屋裏,而他卻成了“下雨往外跑的人”。對此,李增紅解釋説:“下雨的時候出去到各個地方看看有沒有電力安全隱患,我是電工,就要讓施工用電沒有隱患或把危險消除在萌芽階段。不然是我當電工的失職。”

  高度的責任感使他多次排除事故隱患。在襄樊火電廠管道安裝工程施工中,現場施工用的鎧裝電纜被刨破了絕緣皮,下雨時雨水滲入破皮處引起絕緣能力降低,造成漏電,燒壞絕緣層形成短路。正由於李增紅堅持雨天巡察,及時排除了這起電纜漏電事故。

  2013年,以李增紅名字命名的電工技能大師工作室正式掛牌。近年來,他先後榮獲中國中鐵勞動模範、上海市勞動模範等榮譽。從一位只有技校文化程度的普通電工成長為“創新達人”,李增紅説:“不想創新的電工,很難説是一個合格的電工。我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