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紮根基層接地氣歸來三農繪新圖

  • 發佈時間:2015-08-15 02:31:0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叢彭瑤

  “鄉親們急什麼、盼什麼,我們就應該想什麼、幹什麼。挂職鍛鍊讓我對基層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與農民群眾的感情也更加深厚。”在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核桃壩村挂職鍛鍊的何紹周感慨地説。

  6月18日,帶著與基層幹部結下的情誼,帶著對“三農”發展的思考,帶著村裏鄉親們的牽掛,農業部選派的20名年輕幹部結束了為期一年的挂職鍛鍊回到北京。

  2012年開始,為深化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群眾制度,按照農業部黨組書記、部長韓長賦提出的“珍惜機遇、尊重基層、拜人民為師”的要求,農業部人事司每年選派一批優秀年輕幹部到革命老區、農村實用人才基地挂職鍛鍊。截至目前,已經有57名年輕幹部在農業生産第一線、服務群眾最前沿施展才華、練就本領、砥礪品質、成長成才,使得選派幹部挂職鍛鍊更具薪火相傳的現實意義。接地氣深入基層摸實情挂職陜西省延川縣延水關鎮黨委副書記的張漢夫認為,要真正融入基層幹部群眾,必須做到“身入”,親身體驗基層幹部的辛苦不易;做到“心入”,與農民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溝通交流;做到“行入”,用實際行動為農民排憂解難;做到“腦入”,千方百計為鄉鎮産業發展理思路、想辦法。

  “語言交流不方便,那就邊幹活邊學習。”挂職陜西省延川縣延川鎮副鎮長的侯耀華是個“85後”小夥子,他和村民一起鏟土砌窯,拉糞上肥,疏花疏果,很快拉近了與農民群眾的距離,打開了工作局面。

  在陜西省安塞縣招安鎮挂職的徐文勇則通過全程參與土地確權登記工作,迅速掌握了當地集體土地資源和承包關係現狀,並通過細緻解答村民關於土地確權的各種問題,贏得了村民的信任。

  為了真正“接地氣、摸實情”,同在山東挂職的三個小夥子萬強、趙興燦和王立法乾脆拎著行囊直接住到了村民家中,與村民面對面交流、心連心溝通,誰有幾畝地,生活怎麼樣,兒女在幹啥……很快,村裏情況就清晰起來了。“掌握了情況,工作好做多了。”

  架橋梁力所能及解難題

  陜西省洛川縣舊縣鎮是革命老區,基礎條件比較落後。農業部畜牧業司的張富挂任該鎮黨委副書記,為促進當地農業發展,他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先後協調促成了“司縣共建”、規模養殖定向扶持、種豬場集團合作等項目近十個,落實各類資金近百萬元,為全面推進洛川縣果畜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改善農民生活搭設了致富橋梁。

  來自農業部種子管理局的張冬曉是種子方面的行家。挂職洛川縣委常委後,為提高當地土地利用率,他從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引進了雙低冬油菜品種和春油菜品種,不僅為解決陜北青菜供給問題提供了一條新途徑,也為當地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技術支撐。

  挂職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縣委常委、副縣長的李增峪,已經連續挂任兩年。他積極協調與科研院所開展合作研究,邀請專家教授為村民們開展果樹栽培技術培訓。

  挂任臨沂市沂南縣銅井鎮黨委副書記的季春霞受命負責中央彩票公益金扶貧項目的申報工作。由於當地山路崎嶇,無法行車,季春霞與縣扶貧辦的同志硬是靠著GPS步行完成了道路、橋梁、涵洞等數據測量工作。項目申報成功後,銅井鎮獲得了1000萬元的資金支援。“想著老鄉們種植的核桃、櫻桃再也不用一筐一筐從山上背下來時,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那麼有價值!”

  除了支援當地經濟發展,努力化解基層各種矛盾也是挂職幹部的一項重要職責。在陜西省延川縣挂職常委的顏景辰把因徵地拆遷引發矛盾較多的下驛村確定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聯繫點並承擔包扶工作。針對村裏16家長期陳情戶,顏景辰一方面幫助他們解決臨時安置房的用水、用電和取暖等實際困難,另一方面也將他們的合理訴求向鎮上和縣裏反映,督促相關部門設身處地為農民著想。通過大量協調努力,這16戶村民不僅再也沒有陳情過,還都成了顏景辰的好朋友,逢人就説“顏常委是個清官!”

  真鍛鍊找準工作著力點

  年輕幹部成長,需要經過必要的臺階、遞進式的歷練,而基層鍛鍊是亟須補上的重要一課。一路走來,年輕幹部積極參與到經濟發展、危房改造、徵地拆遷、黨建黨務、矛盾調解、計劃生育、安全維穩等具體工作,在實踐中不斷獲取真知,磨礪成長。

  “緊燒火、慢揭鍋”是胡順平在挂職期間學會的工作方法。作為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星光村黨委副書記,他首先從加強宣傳、提高村民認識入手推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工作,耐著性子等待“事半功倍”的好時機。“做農村工作,必須要克服急於出成績的心理,要緊密結合農村實際,用群眾的辦法辦群眾的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不會提出有價值的工作建議。挂職期間,年輕幹部普遍開展了一個月的駐村調研。他們吃住在戶、工作在村,通過深入細緻的研究,掌握了大量數據翔實的第一手材料,每人撰寫了5萬字的調研報告,為找準今後農業工作的著力點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

  挂任山東省莒南縣副縣長的賈蕾在調研中發現,糧食補貼政策農民很歡迎,但執行過程中農戶要經過申報、村公示、農口部門審核等多個環節,有時還要因為對補貼面積不認可而四處求證,“不僅辦事員覺得工作量太大,有的群眾都不想要糧食補貼了”。為此她及時提出規範項目審批、精簡辦事程式、提供經費保障的建議,確保了這項惠民政策的社會效益。

  周磊在陜西省安塞縣化子坪鎮挂職,養羊是當地農民的傳統産業,飼養方式是散養,既降低了飼料成本,産出的羊肉品質也更高,但散養方式容易造成山地植被破壞,因此這種飼養方式又和省市的封山禁牧政策相悖。因此,建議探索一種“良種選育、科學飼養、草畜結合、以草定牧”的養羊新模式。

  在黑龍江興十四村挂職的竇茂海發現儘管省裏出臺了嚴格的秸稈“禁燒令”,但農民還是想方設法偷著燒。為此,竇茂海及時向有關部門遞交了因地制宜建立完善秸稈資源化和規模化迴圈利用制度的報告。

  在電腦前少了,到田間地頭多了;坐車少了,走村串戶多了;打電話少了,跟群眾面對面交流多了;從“浮在水面”到“潛入水中”;從“外化于行”到“內化於心”,挂職幹部身上發生的變化很大。“陜北老區條件艱苦,但卻讓我們砥礪了品行,錘鍊了作風,增強了才幹。”這是在延安市洛川縣挂職的劉小舟和李敏一年來最真切的感受。在臨沂市沂南縣挂職副縣長的吳昊也滿懷深情地説:“真正撲下身子深入基層,才能聞到大田深處的泥土芳香,這裡有我們年輕幹部成長的營養,有推動工作的動力源泉。”

  離土地越近越能聞到泥土的芬芳,離農民越近越能體會鄉情的眷戀。鍛鍊一年,受益一生。一批又一批的年輕挂職幹部帶著滿滿的收穫歸來,“身雖遠,心猶在。”正如在陜西省安塞縣挂職的張玲玲所説,挂職鍛鍊讓青年幹部對農民的感情更深,對基層的情況更熟,對政策的理解更透,工作的底氣也更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