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秀美鄉村文化鄉村産業鄉村

  • 發佈時間:2015-09-25 07:31:0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廣平名片

  廣平縣位於河北省南部、邯鄲市東部,地處黑龍港流域,縣域面積320平方公里,轄3鎮4鄉,169個村,總人口30萬,是省級園林縣城、國家級生態建設試點縣。廣平之名含義,一是取地勢廣闊平坦之意,二是廣平古屬冀州,堯都冀州,上古讚堯曰:帝德廣運、百姓平章,取其中“廣”、“平”二字為名,意在鼓勵在此執政者“廣施仁惠、平其政刑”。廣平又名鵝城,因趙國邯鄲的趙武靈王文武兼備的美夫人葛鵝(廣平人)而得名。

  河北省廣平縣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依託自然資源稟賦,堅持“不填坑、不砍樹、不拆老建築、不使用彩鋼瓦、不讓垃圾落地”的“五不”原則,充分保持村莊原始風貌,著力打造具有北方風貌、冀南風格、廣平風俗、鵝城風韻、田園風情的美麗鄉村,繪就了一幅幅農村嬗變新畫卷。

  趙鳳山田繼坤

  漫步廣平農村,一個個現代田園式村落讓人眼前一亮,一條條乾淨整潔的柏油路和水泥街道通向千家萬戶,一排排粉刷一新的“紅墻白縫、黛瓦灰裙”透著滿眼的“古典範兒”,一幢幢乾淨明亮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綠蔭裏,一簇簇盛開的鮮花笑迎賓客,一間間改造過的廁所乾淨整潔,處處散發著古典和現代文明相融合的氣息……

  “兩年沒回家,回到村裏變化太大了,簡直像走進了江南小鎮,我都不敢認了。”一直在外打拼的南劉村村民苗獻彬説起自己村的變化,發出了由衷的讚嘆。

  2013年以來,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廣平縣深入挖掘本地民居特點、文化底蘊、傳統風俗等要素,留住鄉愁,打造美麗鄉村;古為今用,培育文化鄉村;突出特色,搞活産業鄉村,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在冀南大地徐徐展開。

  2014年,廣平縣22個重點村全部順利通過省市驗收,南陽堡鎮的南劉村、平固店鎮的臨河堡村被授予“2014年度河北省美麗鄉村”榮譽稱號。其中,南劉村入選省級鄉村旅遊模範村,該縣也被評為全省先進縣,河北省委副書記趙勇對廣平縣的美麗鄉村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

  三年來,廣平縣美麗鄉村建設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7億元。其中硬化道路83千米,植樹52.6萬株,新增片林2410畝,新安裝路燈1046盞,購置垃圾清運車22輛、新建垃圾池(箱)872個,聘用保潔員541名,粉刷墻面16.4萬平方米,繪製文化墻2.1萬平方米,改廁13267座。2015年確定的32個重點村和南陽生態大道精品片區建設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各項工程正在有條不紊地加快推進。

  留住鄉愁 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要盡可能地保留原有生態,堅持‘不填坑、不砍樹、不拆老建築、不使用彩鋼瓦、不讓垃圾落地’的‘五不’原則,倡導就地取材,慎用鋼筋、混凝土,充分保持村莊原始風貌。”廣平縣委書記李增良在指導美麗鄉村建設時提出了明確要求。

  廣平縣充分挖掘自然和文化資源,把古典當作優勢打造,把景觀當作産業打造,積極營造“再返鄉里,又觸鄉景,目睹鄉物,記憶鄉愁,回味鄉趣,重溫鄉情”的濃厚氛圍,重現古典,留住鄉愁,延續鄉情。然後充分利用點睛之筆,刻畫農村不一樣的美。

  依託自然風貌,打造生態村莊。南陽堡鎮高莊村根據村莊原始風貌好、植被覆蓋面積大等特點,大力實施路、渠、坑、樹、植被、作物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成了“故園”、“鄉園”兩個農村森林公園,營造遊園思鄉的氛圍。同時,大力發展經濟林種植業,在村莊四週、房前屋後、聯村道路、大小街巷遍地植綠、見縫插綠,建設百畝經濟林産業基地,顯現了“綠樹村邊合,青翠屋後延”的美景,形成了“森林高莊”的特色,進而帶動附近村莊大面積植樹,形成一條自北而南的綠色走廊。

  凸顯鄉土氣息,突出農家特色。突出“農”味、盡展“土”色,在“吃住玩”上做文章,打造富有鄉土趣味的農村休閒産業。發展農家樂、鄉村民宿、農場客棧,提升接待條件和水準;蒐集石磨、喂馬槽、耕犁、鋤頭、木耙等石器、農具,通過石坊和老物件館,留住幾近消失的民間老物件,多角度展示豐富多彩的農耕文明,以原生態的農家風情吸引市民及周邊群眾進農家院,吃農家飯,上農家炕,幹農家活,體味農家樂趣。“如果不是借美麗鄉村建設的光,俺們村很多老物件、老民俗等一些珍貴的歷史記憶將被丟棄殆盡,一些文化遺産將永遠消失。”南劉村白文德老人對創建美麗鄉村豎起了大拇指。

  古為今用 培育文化鄉村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和靈魂寄託之所,更是一個地方的名片和軟實力。廣平縣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堅持把文化當作品牌打造,注重挖掘傳統文化和培育新的特色文化,用文化教化廣大民眾,用文化弘揚新風正氣,用文化昇華鄉村之美。

  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根據各村不同的鄉俗民情,量身打造不同文化底蘊的特色村莊。為保護廣平本地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水陸畫,在南劉村建設了遺産館,把水陸畫的歷史傳承、製作方式等進行集中展示。還建設了民俗館,組織吹糖人、拉洋片、木旋等民間技藝傳承者,通過實物展覽和技能展示,展現本地民間傳統技藝的文化內涵。通過建設村史館和祠堂,充分記錄鄉村發展歷程、歷史變遷和姓氏流傳脈絡,讓群眾記住村史、記住族史。在南劉村重建了古香古色的漳南書院和昭德文峰塔、二十四孝樓,還原了歷史悠久的書院文化和孝德文化;後大寨因建有邯鄲東部最大的城隍廟,而且香火鼎盛,形成了獨特的廟會文化,對其進行了充分挖掘整理。

  大力培育新型特色文化。今年的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村西胡堡有幾個大型的廢棄坑塘,經過整理建設,建成了四個大型荷塘,滿池碧荷,綠意盎然。在村東最大的荷塘中修建了九曲廊橋和珠聯璧合(荷、和)臺,寓意以荷示和,結合該村民風淳樸、相處和諧,著力打造和合(荷和)文化,建設了和合街和青荷館(廉政文化館),大力弘揚和諧、清廉之風。

  突出特色 搞活産業鄉村

  廣平縣把打造鄉村休閒産業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自選動作,通過政策推動、市場拉動、産業帶動等方式,使區域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形成特色鮮明、産業互補、功能各異、錯位發展的格局,實現了鄉村休閒産業的良性發展。

  規劃招商型。由政府規劃部門對村莊進行整體規劃、引入市場機制,由企業出資打造高標準的現代新農村。南陽堡鎮引進具有雄厚實力的河北安居集團,打造産業聚集、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小城鎮。臨河堡村與邯鄲市乾政集團合作,整治西支渠,建設村民中心、小遊園等各項基礎設施,利用臨近309國道,交通便捷的優勢,建設百畝生態農業莊園,打造現代化綜合性農業生産基地。西胡堡村牽手實力雄厚的邯鄲萬合集團,根據該村各類自然條件,對村內現有的坑塘及其周邊進行整治,做好“八個板塊”項目包裝,實施梯次改造,傾力打造“落日余暉、古典胡堡”。

  農業升級型。依託原有的特色農業種植園區和基地,引導農民不斷擴規模、延鏈條,促進農業産業提檔升級。南陽堡建設了1萬畝高效生態農業園,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引領綠色健康消費,提升農産品附加值。唐莊依託富硒農産品基地,發展櫻桃種植,已經成為邯鄲地區採摘遊的重要目的地。馮營玫瑰莊園、馬藝峰綠色蔬菜基地不斷完善生態農莊、生態餐廳、生態客棧等基礎設施,接待能力和水準進一步提升,全力打造集休閒、採摘、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特色生態旅遊項目。

  重點打造型。結合新農村建設15件實事的實施,重點打造南陽生態精品片區,著力建設具有濃郁冀南特色的美麗鄉村群。南陽生態大道精品片區涉及3個鄉鎮的14個村,總面積2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3萬。總結提煉“南劉村模式”,實施“一個模式打造”,在精品片區內各村進行複製推廣,在村莊整體風貌上凸顯“紅墻白縫、黛瓦灰裙”,根據各村實際,體現各自特色,實現和而不同。規劃建設南陽堡特色小城鎮,打造8個“美麗鄉村”後花園,實現産城互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特色小城鎮。對貫穿南陽堡鎮的3條幹渠進行修整、疏浚,對沿渠的樹、路、橋和重點村進行景觀打造,實現水系連鎮穿村、交錯銜接,全力打造碧水彎彎、綠樹掩映、荷花滿塘的冀南平原水鄉小鎮,年底前開通生態大道美麗鄉村旅遊觀光一日遊線路。

  創新機制 推進“三個鄉村”

  “不管是秀美鄉村、文化鄉村還是産業鄉村,都需要物質投入,破解資金難題,我們要通過整合各類資金和項目,以點帶面、梯次推進、點面結合,走出一條新農村建設與鄉村休閒産業良性互動的發展之路。”廣平縣委副書記、縣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呂波濤在美麗鄉村建設協調推進會上特別強調。

  多渠道籌資。採取“向上級爭取一點,項目配套一點,縣裏獎補一點,社會引入一點,村民自籌一點”的方式,積極整合各類資金,集中打捆投放。對建設休閒産業的村,縣、鄉、村按照1:1:1的比例出資,縣委、縣政府對率先建成的村進行獎補。同時,充分用好改造提升的各項配套資金和上級河渠治理、地下水壓採、“一事一議”等專項資金;積極鼓勵村中在外工作人士、致富能手參與到村級組織,進行合作開發建設。

  標準化管理。加強行業管理,推進休閒産業標準化建設,提升廣平休閒旅遊農業知名度。研究制定休閒産業行業標準和運作規則,引導農家樂標準化建設、規範化經營和市場化運作。通過設立村規民約、環境衛生“紅黑榜”,建立完善門前“三包”制度等,促使村民在環境衛生、生活習慣、思想觀念、精神面貌等方面實現提升。對村民在農家樂的經營理念、服務規範、烹飪技術以及如何突出民俗風情和鄉土文化等方面進行系統培訓,提升服務品質。

  漸進式推動。按照“一年配套基礎設施,兩年打造生態景觀,三年做成休閒産業”的整體思路,從2014年起,把沿南陽生態大道和309國道精品線路周邊的村莊與2013、2014年美麗鄉村建設省市重點村共同作為首批培育對象進行重點打造,採取分級調度、逐級負責、政策引導、跟蹤服務的辦法,集中建設一批示範項目,做到以點帶面,連面成片,形成富有廣平特色的鄉村休閒産業格局。

  完善制度 保持“三個鄉村”

  為了保持美麗、文化、産業三個鄉村建設成果,廣平縣還完善了一系列制度。

  強化宣傳引導。全縣把宣傳好建設美麗鄉村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方式方法作為推動整個工作的前提,通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標語板報、農村大喇叭等多種傳播手段,經常性地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切實轉變觀念,摒棄陋習,崇尚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持久的生活習慣。同時,在各類媒體宣傳推介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優秀典型,引導廣大群眾學先進、趕先進,爭做美麗鄉村的建設者和維護者。

  建立農村垃圾清運機制。實施“戶分類、村收集、鄉鎮管理、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因地制宜,採取多種形式設置垃圾箱、建設垃圾點和垃圾掩埋場,具體由鄉鎮統一規劃、鄉村組織實施,縣審核驗收後給予一定資金補助,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無處傾倒的問題。今日的廣平,垃圾日産日清成為一種工作常態。老百姓丟進垃圾池或垃圾桶的垃圾每天都有人負責清理並運走,這種機制讓農村告別了臟亂差時代,逐步走向潔凈美,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稱讚。

  建立農村衛生保潔機制。按照“鄉鎮負責,村為主體,專業保潔與全民參與相結合”的原則,建立農村環境衛生保潔體系。在行政村設立保潔員、垃圾清運員,負責本村環境衛生保潔和垃圾清運工作。由鄉鎮明確相關工作機構和部門,並設立衛生監督員,負責督促檢查本鄉鎮的環境衛生工作,並督促檢查保潔員、清運員做好衛生保潔和垃圾清運工作。同時,充分發揮群團、工會、婦聯組織的作用,積極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充分激發了群眾的愛家保潔意識,真正實現了從“要我做”到“我要做”、從“一陣風”到“持久戰”的巨大轉變。

  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縣鄉巡查制度。縣級成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聯合巡查組,鄉鎮一級成立相應的巡查隊,縣交通運輸局單獨成立道路巡查組。堅持每天下鄉村巡查,每星期一通報。同時,實行“紅黑榜”公示制度,結合巡查結果,列出“紅榜村”和“黑榜村”,表明所屬鄉鎮和包村鄉鎮領導,並在縣內媒體進行曝光,對“黑榜村”所屬鄉鎮主管領導、包村幹部和村支部書記進行約談。這一做法被作為典型在全市推廣。

  “秀美鄉村、文化鄉村、産業鄉村的深入推進,不僅可以提高農民幸福指數、增強農村活力、促進經濟發展,還能推動城鄉一體化,為實現廣平30萬人全面小康打下基礎!”廣平縣委副書記、代縣長董鳴鏑對未來信心滿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