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官員“個人有關事項”瞞報:上報房産一套實則N套

  • 發佈時間:2015-11-16 16:00:1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遺忘”資産 “説走就走”

  ——揭開官員“個人有關事項”瞞報的那些事

  新華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任瑋 白麗萍)重要資産總被“遺忘”、出境出國“説走就走”、家屬移居海外“不知情”……去年以來,中紀委和各地紀檢監察部門針對黨員領導幹部的通報中,“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屢被提及。

  新修訂的《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將不如實報告個人事項列入違反組織紀律要求。從“只申報、不抽查”到擴大抽查比例、實行“凡提必查”制度,抓住了幹部日常監管的“牛鼻子”。專家表示,伴隨個人事項申報制度的不斷完善,有利於從源頭預防和治理貪腐現象,讓黨員幹部從“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上報房産一套實則N套 “家事”“家産”任性瞞報

  近日,廣東省國資委原黨委書記劉富才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取消退休待遇。經查,劉富才未向組織報告擅自出國,長期滯留國外不歸,拒不配合組織調查。輿論調侃劉富才當官當得“真任性”。

  實際上,像劉富才一樣“任性”的領導幹部不在少數。去年以來,中紀委和各地紀檢監察部門針對部分領導幹部的通報中,“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成為一種新提法。

  這些官員都在隱瞞些什麼?根據規定,我國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班子成員要集中填報14項個人有關事項。其中涉及“家事”方面的有8項,主要包括本人的婚姻變化情況、配偶子女從業情況等;涉及“家産”方面的有6項,主要包括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的房産、投資等情況。

  梳理典型案例發現,瞞報、漏報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第一類,重要資産被“遺忘”或“不知情”。房産、投資是個人事項瞞報、漏報的高發領域。

  2014年至今,交通運輸部18人因“房産”“資産”瞞報被取消考察對象資格。今年9月,杭州市有4名處級幹部瞞報、漏報個人有關事項被暫緩提拔。當事人對“資産”漏報的解釋是,“以為已經出手”的股票實際並未賣出,或者是對配偶所認購的基金“不知情”等。

  第二類,因私護照在手,出境出國“説走就走”。

  科技日報社原副社長湯東寧可謂此類典型。中紀委對湯東寧的通報中指出,湯東寧未經批准獲取英國永久居留權,一直未向組織報告;多次因私出國,事後隱瞞不報等。由於因私出國(境)等問題,近期河南省商務廳20名黨員幹部集中受到處理。

  第三類,家人都在海外,隱瞞不報“裸官”身份。

  2014年,各級組織人事部門結合開展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工作,對“裸官”進行摸底。有3200余名副處級以上幹部報告了配偶或者沒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近千名在限入性崗位任職且配偶或子女不願意放棄移居的領導幹部,進行崗位調整。

  制度之籬越扎越緊 瞞報“風險”加大

  從在全國開展隨機抽查和重點抽查,到隨機抽查比例由3%-5%提高到10%,領導幹部個人事項報告抽查比例不斷擴大,對官員“凡提必查”……新修訂的《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將不如實報告個人事項列入違反組織紀律要求,隱瞞不報就會受到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制度之籬越扎越緊,問責的力度在加強,瞞報的“風險”在加大。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教授鄭本法表示,瞞報現象暴露出有的黨員幹部黨性不強,對黨的紀律和規矩缺少敬畏。他們自以為隱瞞個人事項“無傷大雅”,實際破壞的卻是黨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是必須嚴懲的政治失信失德行為。

  如巡視組在抽查江西省原副省長姚木根個人有關事項時,姚申報了2套房産,卻被核實出12套,而且大多地段好,有些房産價格不菲,與其家庭實際收入相差很大。這些問題線索成為查處姚木根的突破口。據不完全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被查的省部級官員中,至少有9人被中紀委通報“隱瞞個人有關事項”。

  瞞報漏報個人事項的後果有多嚴重?2014年,中組部抽查核實中管幹部、省部級後備幹部等1550名,各地各單位抽查核實廳局級、縣處級領導幹部6萬多名。有5名擬提拔中管幹部被取消提拔資格,有數十名廳局級、縣處級考察對象被取消提拔資格。在地方領導幹部中産生很大震懾。

  鄭本法説,隨著反腐制度的籬笆越扎越緊,預防和懲治腐敗正在實現由嚴打的治標向制度性治本轉變。

   抓早抓小 防“蒼蠅”變“老虎”

  作為一項反腐倡廉的預防性制度,領導幹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在各地也在“升級”。多地開始“試水”科級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北京一些縣區要求科級幹部報告,除本人工資、獎金、津貼以及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的資産和經營情況,也對因私出國(境)、配偶及子女的從業、移居國外境外等情況有要求。

  “將領導幹部‘家事’‘家産’等進行公開、監督,不是小題大做。”鄭本法説,不少“問題”幹部,是從隱瞞個人事項這類“小微”違規違紀行為開始,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抓早抓小,就可以防止小錯釀成大錯。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等人認為,織密制度之網,意味著反腐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從抓重點到全覆蓋,不等“蒼蠅”長成“老虎”再打。一些專家還提出,對官員個人事項申報,應探索在一定範圍內的資訊公開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更好地運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