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調查稱:88.9%受訪者希望延長生育二孩産假

  • 發佈時間:2015-11-16 08:1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全面二孩政策即將落地,但要讓符合條件的人們敢生、願生並且生得出,卻並非易事。政府和社會還應該為他們提供什麼樣的配套政策和環境?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日通過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2966人參與)顯示,延長産假、減免個稅、幼托納入義務教育、關愛高齡産婦等,成為公眾普遍熱盼的配套措施。

  73.5%受訪者希望將二孩産假延長至6個月及以上

  二孩産假正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據了解,産假主要由基礎性産假和獎勵性産假兩部分組成。基礎性産假為國務院2012年頒布的《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中明確的,“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産假,難産的應增加産假15天”。獎勵性産假包括晚育和獨生子女增加的産假。但生育二孩不屬於晚育範疇,更不是獨生子女,因此,一般二孩産假就只有基礎性的98天。

  本次調查中,高達88.9%的受訪者都希望延長生二孩的産假時間。其中15.3%的受訪者希望延長至4個月,40.7%的受訪者希望延長至6個月,26.0%的受訪者希望延長至1年,6.8%的受訪者希望延長至3年。8.4%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説,不希望延長的僅佔2.7%。

  “産假只有98天,實在太短了!到時候,二寶只有3個月,大寶又需要照顧,這對於職場媽媽來説太難了。”剛生完孩子的張女士對記者説,至少應該要等二寶6個月,不再需要全母乳餵養時再回去上班,這是底線。“如果産假能延長到1年甚至更久,那就更好了!”

  林女士是一名6歲孩子的母親,她和先生已經放棄了生二孩的念頭。“主要是因為太累了。自己要工作,先生常出差,老人身體也不太好,幫不了太多”。她的孩子剛剛上小學,每天早上從6點起床為孩子做早飯,到晚上9點孩子睡著,“生活像打仗一樣”。自己的工作、孩子的學業、家庭生活,已經忙得不可開交,如果再生育第二個孩子,實在無法想像要如何面對。“要讓夫妻生二孩,首先要保證育齡婦女的産假足夠長,有足夠的時間養育自己的孩子”。

  北京市民王建國也希望,修改我國的産假制度。“我認為不妨增加生二孩婦女的産假,讓産假延長到孩子上幼兒園為止”。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李建民表示,從世界平均水準來看,中國的産假並不算短。在北歐一些國家,會有三四百天的假,不過不叫産假,叫育兒假。南韓之前為了刺激生育,也曾延長過育兒假。“我國也應該提倡育兒假,但帶薪育兒假的錢從哪兒出,這是個問題。因為我們沒有相關的保險來支援這筆費用,企業肯定不願意出這筆錢,國家有沒有可能出,通過什麼機制,這些都需要研究”。

  73.2%受訪者贊成適當減免生育二孩家庭的個人所得稅

  林女士發現,如今很多0-3歲兒童,都依賴祖父母的照顧——父母上班,社會上沒有足夠可信賴的託兒所,因此只能依靠老人。而到二孩出生時,很多老人年紀已經很大了,常常會力不從心。

  “這種有人生、沒人養的局面,需要社會努力幫助解決”。林女士覺得,我們國家的社區養育支援力度還不夠。一些發達國家的社區,有專門的託兒所,有受過培訓的志願者,有針對稍大一點兒童的圖書館,無論是尚不能自理的幼兒,還是放學後沒處可去的小學生,都可以在社區中得到看護、找到玩伴或進行閱讀、自習,這就打消了家長的很多顧慮,也不必到處找課外班。而我們現在的社區服務,幾乎完全做不到這些。

  “生育政策的調整如果缺乏相關支援性政策,就很難達到效果。”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工作與政策係教授陳友華表示,要建立健全生育與養育成本的社會補償機制,包括給予孕産婦更長的假期、建立更多的託兒所、幼兒園等。國家要給予更多的財政支援,促使生育與養育公共産品與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以減輕家庭養育子女的負擔。甚至要調整幼兒園作息時間,以便跟雙職工家庭的工作時間相匹配。

  在前不久的一次研討會上,國務院參事馬力建議,在進行長遠的全面二孩配套政策設計中,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把義務教育向前移3年,拓展為12年,將幼托機構納入義務教育體系。

  調查中,高達71.8%的受訪者贊成將義務教育前移3年,將幼托機構納入義務教育體系。

  過去幾年,在“雙獨”和“單獨”二孩政策實施過程中,大量符合政策條件的家庭卻選擇了不生育二孩。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於2014年底進行的調查發現,沒有提出二孩申請的首要原因是:撫養孩子的經濟成本高。對此,多名專家建議,政府可以實施個人所得稅以家庭為單位徵收,對按政策生育二孩的家庭減免部分所得稅,一定程度上緩解二孩家庭的經濟壓力。

  陳友華也希望,對二孩家庭給予個人所得稅優惠,採用累退稅率。比如,生一個孩子使用30%的稅率,生兩個孩子就可以降低為20%,很多西方國家就採用這種方式。

  調查中,73.2%的受訪者贊成適當減免生育二孩家庭的個人所得稅,僅12.8%的受訪者反對,14.0%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説。

  74.2%受訪者建議重點關注高齡孕婦等特殊人群

  西安某事業單位員工吳歡歡今年剛結婚。她覺得按照自己的年齡,生二孩會比較困難。“我現在奔三,頭胎還沒生。兩個孩子總得隔個兩三歲吧,到生二胎時我至少有35歲了。不是説高齡産婦生孩子的危險系數更大嗎?而且生出唐氏兒的概率也會比較大。考慮到這些風險,就有點兒不太敢生”。

  據統計,現階段全國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條件的夫婦約有9000萬對,其中一半超40歲。調查中,有74.2%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重點關注高齡孕婦等特殊人群,開展有針對性的生育指導,僅13.9%的受訪者認為沒必要。

  湖南省社科院國家治理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何紹輝表示,各地應緊緊圍繞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實落地落細,制定好時間表,積極關注高齡婦女的訴求,做好有意願生育婦女的政策宣傳、心理輔導和技術諮詢等工作,讓那些有生育意願的高齡婦女順利地把二孩生下來。

  “要加快人口資訊化建設,重點關注高齡孕婦等特殊人群,避免增加出生人口缺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也建議,加強對高齡孕婦、高危人群的關注,特別還包括不孕人群,開展有針對性的計生指導和鼓舞,有效預防出生缺陷。

  此前,李建民曾做過相關研究,發現即便沒有二孩政策,目前的兒科醫療資源也比較緊張,分佈不均衡。放開二孩後,産前檢查、優生優育、分娩等相關需求都會增加,對兒科醫生、護士資源的需求也會增加。這種情況可能在最近幾年就會出現,國家應高度重視。

  他表示,現在著手培養醫療人員已經來不及。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是調整結構,就是在現有的醫療隊伍中進行結構性調整,一些産科醫生或其他科室的醫生,經過培訓可以轉到兒科來。二是要均衡分佈,現在各個地方的醫療資源壓力並不一樣,一定要做好科學規劃,每個省都要有自己的考慮。

  本次調查中,不少受訪者也表示擔心,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後,會讓産房緊張局面進一步加劇。有65.9%的受訪者期待,增加優質婦産資源的供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