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快鋪設鄉村“資訊高速路”

  • 發佈時間:2015-11-13 08:17:3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余向東

  今年“中央1號文件”以科技為主題,首次就“全面推進農業農村資訊化”,“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改進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手段和提高資訊服務水準”,“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手段,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兩會代表委員紛紛為農業農村資訊化建設,建言獻策,呼籲。

  沒有資訊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

  全國政協常委、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錢克明認為,資訊化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他談到用資訊技術提升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有三個顯著意義:一是促進農業生産實現跨越式發展。利用3G、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資訊技術,在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産養殖等領域,依託農場、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建立一批農業資訊化示範基地,促進實現資訊化與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二是促進對傳統農業的現代化改造。資訊技術在農業生産上的應用,可以提高農業裝備的智慧化水準,促進農業標準化與規模化,加快改造傳統農業步伐。三是促進農業增産增效。實現資訊技術與農業的融合,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生産率、優化農業資源投入、降低能耗和物耗,減少農業投入品對土壤和環境的污染、減少勞動力投入。

  來自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農委的譚志娟代表專門向大會提交《加快現代資訊技術應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議。她提出,應用現代資訊技術開發智慧管理工具和應用系統,可將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提高到一個新水準,為實現農業産前、産中與産後的有效銜接,農業生産、分配與消費的動態平衡,提供強大的物質技術手段,促進生産經營管理科學化、合理化和最優化。

  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張兆安代表告訴記者,上海農産品電子商務呈高速發展態勢,涌現了“西郊國際農産品電子商務平臺”、“菜管家”、“易果網”、“攜手網”等農産品電子商務平臺。農産品電子商務對完善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幫助很大:一是減少流通環節,降低交易費用;二是減少資訊不對稱,促進産銷銜接;三是促進農産品標準化、品牌化;四是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五是促進農民增收。

  “12316”資訊服務平臺廣受農民歡迎

  近幾年,通過農業部的指導支援,全國各地農業部門利用“12316”資訊服務熱線這個平臺,積極與各種資訊資源對接,推動資訊服務進村入戶,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總結和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

  吉林富霞農業種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郝富霞代表説,吉林省在財政資金大力支援下,通過建設開通“12316新農村熱線”、“12582短信平臺”以及整合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各類媒體資源,面向“三農”全方位、多視角地開展技術推廣、政策宣傳、生産指導、市場把脈、問題諮詢、困難幫扶等涉農綜合資訊服務,打通了一條公益性為農服務、資訊直通農村的便捷通道,受到農村基層幹部和廣大農民的歡迎。今年吉林省將啟動“三農綜合資訊管理服務平臺”,同時決定未來四年增加省本級農業農村資訊化財政預算30%以上,作為農業科技一個主要方面和重要組成部分,農業農村資訊化建設與發展將迎來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髮展期。

  重慶市農科院院長唐洪軍代表告訴記者,重慶市積極開展農村資訊化示範工作,全面實施“金農”工程一期項目,紮實推進農村資訊進村入戶,精心打造12316“三農”熱線品牌,努力增強農産品市場監測預警能力,穩步提高行業資訊化支撐服務能力。按照“科學、實用、精練、高效”的原則,重點依託12316熱線專家團隊提供資訊編輯服務,將12316熱線典型實時案例作為“資訊源”,讓資訊緊跟農時、把握農事。同時,加強與氣象、水利、林業、計生、民政等其他涉農部門在資訊資源上的互通與共用,使資訊服務更具有全面性和權威性。

  張兆安建議,為加快我國農産品電子商務發展,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應積極利用12316品牌資源,在科技服務、政策諮詢基礎上延伸服務,搭建一個非盈利性公共電子商務平臺來促進農産品産銷對接、引導農民生産,避免農産品“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現象反覆出現。各級政府應加大投入,建設平臺配套的流通基礎設施,在主要農産品生産地、銷售地加強倉儲、物流、銷售網點設施建設,並用資訊化手段納入“12316三農資訊服務平臺”統一管理。

  “資訊高速路”有待破解瓶頸制約

  譚志娟認為,隨著資訊技術的推廣應用,“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廣播電視“村村通”的目標在各地逐步實現,全面推進農業農村資訊化具備了一定基礎條件。但是還存在著急需破解的瓶頸問題:一是思想認識不足,尚未從根本上建立政府主導的公益性農業農村資訊化可持續發展機制;二是政策支援不足,尚沒有專門的政策法規和優惠政策,導致發展動力不足;三是資金投入不足,缺少引導資金的投入,缺乏重大項目的支撐,沒有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投入機制;四是技術應用不足,農業資訊技術成果轉化率和産業化率不高,整合示範應用力度不夠。

  錢克明同樣認為,這些年來,儘管國家已經在積極倡導和推進“農業生産經營資訊化”發展,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作了重要部署,國家“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提出“發展農業資訊技術,提高農業生産經營資訊化水準”,但是當前農業生産經營領域的資訊化仍存在很多制約,大體上表現為:部分地區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現有農業資訊化軟體及裝備落後,産品化程度不高;農業資訊技術應用廣度和深度不夠,適用性不強;農業資訊技術應用示範不夠,普及推廣不快等。這些問題的解決,迫切需要國家緊緊圍繞建設現代農業的戰略任務,以推進農業生産經營資訊化為重點,啟動實施農業資訊化建設工程。

  張兆安認為,農産品電子商務遇到的瓶頸問題大致有四個方面:一是農産品物流成本高企,二是農産品附加值低,三是農産品電子商務缺乏統一標準,四是傳統習慣很強。

  提高重視程度,加強扶持力度

  錢克明説,國家應當加強資金支援,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規劃和有關農産品的優勢區域佈局銜接,在全國範圍內選取適合區域,針對農業種植、養殖、品質安全、經營、安全生産等各個環節,開展農業資訊化建設。他舉例説,在種植業生産方面,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重要農業生産基地為載體,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大田作物為對象,通過對典型大田作物生長環境數據的採集、分析、處理,開展農情監測、精準施肥、農田智慧灌溉、病蟲草害遠端診斷、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等資訊化技術示範,提高單位面積産量和效益。

  唐洪軍認為,“資訊補貼”制度是解決“三農”資訊服務問題的重要途徑。建議國家財政出臺農民資訊消費補貼政策,突出“資訊補貼”與“種糧直補”的同等重要性,設立重大財政專項開展項目試點。建立農業部門協商通信運營商通過“訂制”方式,將“優惠資訊使用費用”直接補貼到用戶終端的機制。

  江蘇省宿遷市農科院院長陳立超代表提出,為促進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建議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大投入,採取措施,加快推進農業物聯網技術研發應用。要組建農業物聯網專家隊伍,重點開展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究攻關,指導優勢主導産業物聯網示範基地建設。要加大對農業物聯網重大項目建設、示範應用推廣、關鍵技術研發及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的資金扶持力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