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五年內實現90%村莊擁有保潔員隊伍

  • 發佈時間:2015-11-13 05:38:2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未來幾年我國治理農村垃圾的目標任務,包括因地制宜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有效治理農村生活垃圾、農業生産垃圾和農村工業垃圾等。

  《意見》制定的背景是什麼?如何完成目標?就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和業內專家。

  “垃圾圍村”不容忽視

  我國農村面積大、人口多,垃圾消納處理問題突出,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重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副司長王旭東介紹,我國農村約有6.5億常住人口,按每人每天産生0.5公斤生活垃圾計算,全國農村年産垃圾約1.1億噸。

  但是,農村垃圾處理長期存在“欠賬”。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58.8萬個行政村中,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的僅有21.8萬個,佔總數的37%;有14個省份該比例低於30%,少數省份甚至不到10%。2014年底,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的村達到26萬個,佔48%,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住建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晶昊説,過去農村垃圾的成分主要是秸稈、動物糞便等,容易自然消納。隨著農村生活水準提高,食品袋、塑膠袋、農膜、化肥袋等不可降解的物質逐步累積,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威脅,這一問題日益凸顯,必須儘快進行全面整治。

  《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實現有齊全的設施設備、成熟的治理技術、穩定的保潔員隊伍、長效的資金保障、完善的監管制度;農村畜禽糞便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農村地區工業危險廢物無害化利用處置率達95%。

  王旭東説,過去針對農村垃圾的政策措施較為零散,《意見》首次將農村生活垃圾、農業生産垃圾和農村工業垃圾等問題統籌治理,是我國首部針對農村垃圾治理的系統性指導文件。

  整治避免“一刀切”

  《意見》要求,原則上所有行政村都要建設垃圾集中收集點,配備收集車輛;原則上每個鄉鎮都應建有垃圾轉運站,相鄰鄉鎮可共建共用。不過《意見》也提出,科學確定不同地區農村垃圾的收集、轉運和處理模式,推進農村垃圾就地分類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防止簡單照搬城市模式或治理標準“一刀切”。

  王旭東説,一些面積大、地理情況複雜、經濟欠發達的縣市,不能超越經濟發展階段,盲目推行全收全運集中處理。像四川、廣西等省區的山區半山區,推行源頭分類減量、適度集中處理模式比較適宜。通過分類,可實現垃圾減量70%左右。減量後剩餘的30%垃圾,可以區分近郊、遠郊、偏遠村莊,選在縣、鎮或村進行最終處理。山東、江蘇等經濟發達、縣域面積不大的平原地區,推行城鄉一體化模式比較適宜,就要將環衛設施、技術和管理模式等城市環衛服務延伸覆蓋到鎮和村,對農村生活垃圾實行統收統運,集中到縣裏進行最終處理。

  《意見》還要求,推行垃圾源頭減量。王旭東説,各地應分析本地區農村垃圾産生和分佈的特點,提出切實可行的分類和減量方法,如可回收垃圾由農戶自行變賣,廚余垃圾可用於餵養牲畜等等。做好分類減量的關鍵在於簡便易行,村民能接受,不宜照搬照抄城市垃圾的分類方法。

  資金支援待加碼

  “錢從哪來”,是農村垃圾治理不可忽視的問題。《意見》專門強調,各級財政要積極支援農村垃圾治理。中央財政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增強地方財政保障能力,支援各地開展農村垃圾治理。

  王旭東説,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資金來源主要是3個渠道:一是各級政府投資,二是村集體出資和村民繳費,三是引入社會資金。各地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多措並舉,加大經費投入力度。

  《意見》要求,儘快建立穩定的村莊保潔制度,鼓勵通過公開競爭方式確定保潔員。據了解,目前一些地方的村莊成立了自己的保潔員隊伍,還有一些地方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在村民中選取村莊保潔承包人,還有不少通過設立公益性崗位,讓低保戶等低收入群體參與保潔工作,並獲取一定報酬。一些地方推行農戶輪值保潔的做法,也值得借鑒。

  王旭東説,要鼓勵村集體出資和村民繳費。從各地實踐來看,農民繳費額並不高,一般每人每月僅1至2元,但貢獻度並不低,佔運作成本的20%至40%。

  《意見》還提出,應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垃圾治理。在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雲看來,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垃圾治理是大勢所趨,但在治理初期完全用商業模式有一定難度,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仍應是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主要資金來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