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2省透支:養老基金盈餘跳水

  • 發佈時間:2015-11-13 02:34:32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綜合消息 2014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扣除財政補貼後,當期收不抵支省份達到22個。近日,一份“十三五”建議的官方輔導讀物透露了這一數字。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的壓力日益增大。

  去年七成省份“收不抵支”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簡稱《百問》)近日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和學習出版社發行。《百問》中透露了官方的一個統計數字:2014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扣除財政補貼後,當期收不抵支省份達到22個。

  也就是説,中國超過七成的省份在沒有政府財政補貼的情況下,2014年的養老基金支出超過了養老金的徵繳收入。這意味著中國的養老基金過度依賴於政府的財政支撐,基金自身的可持續運轉能力堪憂。

  盈餘去年減少過千億元

  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7月發佈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也顯示,2014年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總支出達到19847億元,總收入達23305億元,累計結余達30626億元。

  但實際上,記者根據官方公佈數據計算,2014年的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扣除掉財政補助的3309億元之後,含徵繳收入、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一共是19996億元,只比支出多了149億元。

  數據還顯示,2009年-2013年扣除財政補貼的企業養老基金收入比支出分別多出996億元、993億元、1963億元、1924億元、1291億元。

  《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還披露,即使包含財政補貼在內,已有河北、黑龍江、寧夏3省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也在官方的十三五建議輔導讀本中撰文稱,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沒有體現精算平衡的原則,“基金財務可持續性較差”。

  建議劃轉國資充實基金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告訴記者,在老齡化趨勢、經濟下滑、養老制度歷史包袱、繳費收入終端等多重問題影響下,養老基金出現當期收不抵支問題,確實應該採取一些措施,包括嚴格依法徵繳、政府和有關責任主體要承擔轉製成本等。

  《百問》介紹,“十三五”建議明確提出,建立基本養老基金合理調整機制。拓寬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渠道。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連結

  養老金個人賬戶規模偏小

  近日,一份十三五“建議”的官方輔導讀物披露,“當前養老保險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個人賬戶規模較小,相應佔整個養老待遇比重偏低,對參保人員的激勵作用不足”。

  這是近年來中國官方層面首提“個人賬戶規模偏小”。《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簡稱《百問》)提出這一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

  根據現在的制度安排,養老保險參保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且累計繳費滿15年以上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是從統籌賬戶(佔繳存基數的20%)列支,個人賬戶的養老金是從個人賬戶(佔繳存基數的8%)的儲存額中列支。

  個人賬戶的大小,將直接影響到參保人的養老金計發,關係到每一個養老保險參保人的利益。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目前規模偏小的個人賬戶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制度“激勵性差”,也就是説老百姓當前的繳費與未來收益的關係太鬆弛,誰也不知道自己交的錢能不能拿回來,於是大家都想從制度上拿好處,卻不願做貢獻。

  在一部分專家看來,未來中國應該採用名義賬戶式的個人賬戶制度。即你的賬戶中並沒有真金白銀,而是採用記賬的方式把賬戶中該有多少錢記在那裏。

  鄭秉文認為,在這輪改革中,如果只是從做實賬戶改為名義賬戶,與參保人沒關係,老百姓沒得實惠,制度激勵性沒有提高,改革就只完成了一半,沒有完成惠及民生和提高制度可持續性的重要目的。

  抓住時機擴大個人賬戶比例,這是養老金改革的關鍵一環。鄭秉文的建議是,在總體繳費28%不變的框架內,可以將個人賬戶比例擴大,社會統籌賬戶比例相應縮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