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草原牧場上的“吉祥三寶

  • 發佈時間:2015-11-12 08:30:5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白雪妍

  1953年5月1日,五一種畜場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元上都鎮成立,建立起以培育中國草原紅牛、內蒙古細毛羊和錫林郭勒乘挽兼用馬為主的畜牧業生産基地,為我國的種畜改良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這裡現代種養殖業、旅遊文化與生態建設三輪齊轉,老場正唱響一曲時代新歌。記者日前走訪了五一種畜場,見識了在當地經濟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吉祥三寶”。生産“軟黃金”的細毛羊

  “這是我們自己培育的細毛羊,羊毛自然長12公分,那要拉長了你説得多長吧!號稱‘軟黃金’。”五一種畜場的技術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因為絨好,市場上供不應求。”

  然而60年前,“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故鄉卻沒有自己的優良品種,五一種畜場便在這種背景下成立。“它既是一個生産單位,又是一個科研基地;既是一個企業,又是一個小社會。”五一種畜場場長李炳臣對記者説,建場初期引進了大批科技人員,手把手教當地畜牧技術員開展綿羊、黃牛、蒙古馬的改良培育。為減輕傳統畜牧業對草場的壓力,五一種畜場徹底淘汰土種羊和山羊,成功培育出內蒙古細毛羊、草原紅牛和錫林郭勒馬。農牧民也親身體會到從一隻土種羊到一隻良種細毛羊的收益差距。“一隻細毛羊直接收入就有100多塊錢,北部蘇木的牧民都來我們基地買羊,有的用小羔子換。河北、山東、河南、陜西和內蒙古的大部分地區都有我們的細毛羊。”李炳臣説。

  五一種畜場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土質好,所産馬鈴薯、胡蘿蔔以外形美觀、口感好、耐貯運而深受市場青睞,中草藥種植也得到長足發展。為了改變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走設施農業之路,場領導跑項目、要政策,鼓勵職工聯戶,擴大種植規模。職工們看到有農機補貼,有退耕還林項目支援,有場裏幫忙聯繫化肥,種植熱情調動了起來。場裏近一半的耕地實行以水為中心的高效農業開發,並逐步實現了一家一戶的小型噴灌向整合土地資源、上大型噴灌機的轉變,高産穩産的特色種植業也發展了起來。

  令人流連忘返的“牧家樂”

  2012年元上都遺址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産,此後,以元上都遺址為依託、以草原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走進一幢蒙古包,也許就是一戶“牧家樂”。牧家樂給牧民帶來不少收益,而草原旅遊度假別墅也為旅遊招商栽下“梧桐樹”,陸續有7家旅遊度假區投入運營。

  離元上都遺址不遠,一個蒙古部落正在建造中,城門拔地而起,蒙古大帳被多座較小的蒙古包簇擁,矗立在金蓮川草原上,氣勢恢宏。一經詢問,這裡是2014年開始建設的元上天地蒙元文化旅遊區,50集電視連續劇《忽必烈》即將在此拍攝外景,全面還原金戈鐵馬的草原民族歷史。據李炳臣介紹,蒙古包全部選用真材實料,就是要建成永久性建築,留待日後成為旅遊基地。5年後,這裡將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最大規模的蒙元文化主題旅遊景區。

  “我們把這些故事寫成詩歌、快板段子,搬上舞臺,表演出來。”五一種畜場宣傳部長張巨林對記者説,5年前,場裏推選出一個節目都困難,而今天,一部部反映牧場發展歷程的文藝作品相繼誕生,草原書屋建了起來,“詩詞之鄉”也成為了種畜場的新名片。

  “凝固”沙丘的黃柳

  如今,五一種畜場又開始把生態保護放在重要位置。目前,已退耕造林4.24萬畝,造林種草、插栽黃柳、圍封恢復草原14萬畝。其中,配合上級政府對元上都遺址圍封6.5萬畝,退耕還草1萬畝,林草蓋度得到根本恢復,不僅為構築京津生態屏障作出了貢獻,也為發展現代牧業和旅遊業提供了堅實基礎。

  “場部在主風向的下游,以前只要一颳風,滿院是土,連開門都困難,路上堆起了沙丘,車輛不能通行。”場部職工告訴記者,由於過度放牧、降水量減少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壞,草場飛快地退化,幾米深的風蝕地貌觸目驚人。

  2008年,年輕時曾經在五一種畜場插隊的檢察官喻中升退休回到這裡,自掏腰包治沙種樹。全場職工一起義務治沙。“黃柳是治沙最管用的樹種,它不高,但能抓住沙子。”喻中升説,“沙子不流動,草原就保住了,牧民們的命根子牛和羊就有草吃。”

  屢種屢敗,屢敗屢種。如今,3000多畝沙地已種滿了黃柳、樟子松。職工們笑稱:“在這裡種樹,挖著挖著沙坑也許就撿到了元朝的寶貝。”

  “五一種畜場守著世界文化遺産,遊人會越來越多,保護草原的責任就更加重大,我們不能靠著文化遺産,坐吃山空,而必須讓旅遊文化與生態建設、農牧産業一起發展,三輪齊轉,才是長久發展之道。”李炳臣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