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還草原一片清新滿眼綠——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實施五年回眸

  • 發佈時間:2015-07-10 14:24: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內蒙古草原面積遼闊,約佔全國草原面積的1/4,東西部跨度大,植被類型多樣。這裡的人常説“內蒙古草原是全國最美的草原,解決好這裡的草原問題,就能解決好全國的草原問題。”

  為了保護好這片草原,內蒙古自治區創新管理形式,提出用補貼的方式減畜護草,並在2010年兩會期間,以人大代表團“1號議案”的形式呈交。

  這與國家加強對草原生態環境的戰略不謀而合。2010年國務院第128次常務會決定,從2011年起,在內蒙古、新疆等8個主要草原牧區省(區)全面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以5年為一個週期,一場守護草原綠色的行動由此展開。如今,5年期至,內蒙古的草原上書寫了怎樣的答卷?

  因地制宜定政策草原生態恢復加快

  “草原的變化肉眼就能看出來,以前風沙大的時候白天屋裏都要點燈,現在不僅風沙沒了,草也綠了。”錫林郭勒盟腦木更蘇木的牧民烏力吉説。採訪時草場剛剛返青,但放眼望去,已經看不見裸露的沙地。

  草原,不僅是畜牧業的生産基地,更是重要的生態屏障。世代逐草而居的內蒙古人把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稱為“德政項目”。為推動政策的實施,自治區農牧廳結合實際情況,創新手段,制定了《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方案》,最大特色是提出了按“標準畝”的計算方法發放補貼金。

  “由於內蒙古草原類型多樣,草場面積差異較大,如果只考慮面積因素,不利於推廣也不符合實際。所以我們以草原植被類型和生産能力為標準,核算出不同盟市草原的‘標準畝’,實現了區域間平衡。”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廳長劉永志介紹。

  在此基礎上,自治區還實行了封頂和保底措施,設置最高和最低的補貼額度,兼顧和保障絕大多數農牧民的利益,防止發生因補貼導致貧富差距增大。

  “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的初衷是既要減少天然草原超載過牧、恢復草原生態環境,又要逐步提高生産效率、保證農牧民的生活水準不受影響。所以我們採取‘放權’的管理方式,實行目標、任務、責任、資金‘四到盟市’,以及任務落實、補助發放、服務指導、監督管理、建檔立卡‘五到戶’,由各盟市因地制宜,自行確定落實任務的方式,避免‘一刀切’。”劉永志補充道。

  牧民烏力吉所在的錫林郭勒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全盟草原面積佔到97%,可利用草原面積達2.7億畝,佔到全自治區可利用草原面積的1/4。

  為了促進草原生態補獎政策落實,盟旗兩級財政另外配套1100萬元資金作為配套政策的經費。對於禁牧區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在草原補貼和養老金之外,可以享受每月300元的補助金;禁牧區的牧民子女每學期平均每人補助3000元,每學年平均補助6000元。

  數據顯示,2014年自治區草原植被蓋度43.6%,比2010年提高了6.52個百分點,草原生態惡化趨勢得到整體遏制。

  減畜提質轉觀念補貼標準仍需調整

  住在四子王旗查幹布力格蘇木的牧民特木爾家有5049畝草場,2011年被劃定為草畜平衡區,核準是35畝可以養一隻羊。每畝補助1.5元,加上綜合補貼等每年大約可拿到8500元。

  “政策實施前,我養了近400隻羊,以前也覺得多,應該減,但又怕影響生活水準。”特木爾接著説,“但這5年,通過實踐證明,適度放牧,草原恢復了,羊壯肉多,賣價高,並不比減畜之前賺得少。”

  “讓牧民轉變思想觀念是補獎政策最大的收穫。”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站站長高文淵説,以前牧民喜歡用養羊的數量來比較各家的經濟水準,現在認識到適度放牧收益並不低。

  2014年,全區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3750元,高於全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其中政策性補貼收入佔到全區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35%左右。

  如今,牧民從“追數量”向“保品質”轉變,從“多養羊”向“養好羊”轉變,從“要我保護”向“我要保護”轉變,草原生態補獎政策讓農牧民發展生産的思路和水準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談到對補獎政策的建議,特木爾説希望能提高補助的標準。據了解,目前實行的禁牧補貼和草畜平衡獎勵測算標準是按照2010年的牛羊肉市場價格制定的,而2010年以來牛羊肉價格分別提高了61%和53%,但補獎標準卻一直未變。“我們也建議制定草原生態補獎標準的自然增長機制。”劉永志説,應該綜合考慮物價上漲、勞動力上漲和通貨膨脹等因素,緩解固定的補貼標準與持續走高的畜産品價格之間的矛盾。

  牧民關心有期盼建立動態長效機制

  為準確掌握補獎政策實施的成效,便於提出針對性強、可行性強的建議意見,內蒙古自2011年起,對補獎區域內的草原變化情況進行監測,制定了《草原補獎監測評價標準與方法》,監測包括植被生長狀況、生態狀況、家畜狀況等30個指標。

  通過監測發現,5年週期內,對於生態退化嚴重的草原,尤其是荒漠化嚴重的地區,難以得到實質性恢復;部分已經恢復的草原,植被基礎仍然比較脆弱,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需要持續鞏固。因此,內蒙古農牧業廳建議,將草原生態補獎政策作為一項長期的惠牧強牧政策持續下去,形成穩定健全的長效機制。

  牧民的建議也是農牧業廳政策調整的重要依據。調研中,烏力吉反映,牧民私底下早就討論過即將到期的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大家一致認為這項“得人心”的政策一定要繼續實施,但對於草原植被得到恢復的禁牧區,應該適度放開成為草畜平衡區。

  “我從小就養羊,這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孩子們可能都不會回到草原了,但是如果不讓我養羊,給我再多的補貼我都不知道該做些啥。”經過5年的休養生息,翠綠的草原喚起了牧民烏力吉對放牧的懷念。

  “從長遠看,禁牧的目的是為了恢復生態,更好地利用草原,而不是荒廢草原。而且適度放牧也有利於促進草原牧草的增長。”高文淵表示。在對接下來政策的實施意見中,自治區也提到了要實行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的動態管理,休牧和輪牧科學利用。“但一定要嚴格實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否則一旦放開,還可能引起生態倒退。”

  “我們還希望吸引更多的社會組織和企業投入到保護草原、恢復草場、增加飼草料供應的工作中來。”劉永志表示,“尤其是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鼓勵飼草料企業建立現代化的飼草料加工設備和倉儲設施,在禁牧之後和緊急災情下,有能力向農牧民提供優質飼草,保護農牧民利益,促進畜牧業的發展。”

  調研發現,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的實施使得保護草原的意識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區已有146萬戶、534萬農牧民從草原補獎機制政策中受益,草原牧區生態、生産、生活水準持續向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