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11旺盛內需牽動全球商家

  • 發佈時間:2015-11-12 01:32:35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款堅果賣出15萬罐、一款鮮牛奶100萬盒備貨售罄……部分品牌商品的預售量已超過去年“雙11”期間的成交總額。這是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進口平臺天貓國際10日披露的“雙11”預售數據。記者從各大電商平臺了解到,相比往年大打價格戰,今年不少商家轉向主打特色商品、全球優選,滿足轉型中的消費需求。

  “黑色星期五”“被迫”提前開啟

  阿里巴巴在“雙11”前夕用其平臺上沉澱的大數據勾勒了一幅“中國新中産消費群體”畫像:在淘寶天貓月均消費超過4000元的用戶已達800萬,這個人數相比去年翻了一倍;蘋果産品排在購買成交額首位,旅行、運動、科技、文化類産品是他們的消費重點,這與過去網購“廉價”“劣質”的形象已大不相同。

  來自全球各地的商家看到了中國消費升級蘊含的巨大商機。為了趕上中國“雙11”的消費熱潮,電商巨頭亞馬遜將美國一貫的折扣促銷“黑色星期五”提前開啟。在亞馬遜中國網站,今年的“黑五”促銷將覆蓋整個11月,供應美英等3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萬種商品。

  在“雙11”來臨前一個月,來自美、德、日、韓、澳等國的商家代表,以及來自39個國家和地區的外交使節就從世界各地匯聚到了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團總部,宣佈啟動今年的“雙11”全球狂歡節。

  南韓新世界集團副總裁崔宇正把“雙11”看作是一次機遇。他説,在首爾明洞一帶的商場裏,顧客幾乎都是中國人,一些售貨員甚至不會説韓語,因為他們只需要服務中國消費者。

  相比前幾年通過線下開店進入中國,新世界集團的戰略已經發生了調整:其旗下的易買得超市收縮線下門店,重點發力線上,並在今年4月入駐天貓國際開設了旗艦店。

  通過網際網路更快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高速增長的網際網路新經濟,成為國外商家進入中國市場的新選擇。相比過去漫長的市場調研、線下選點等流程,中國有近4億網購用戶,網際網路提供了更快找到中國消費者的途徑。

  美國第二大零售商Costco在1999年曾派高層在北京駐點研究中國市場,卻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入華計劃,甚至撤回了駐點團隊。去年在美國駐華相關部門的推薦下,Costco和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進口電商平臺天貓國際討論方案,將Costco通過網際網路進入中國大陸。

  初次嘗試的效果讓商家看到了中國的內需潛力。去年的“雙11”促銷中,中國消費者從剛剛上線不久的Costco網店買走了200萬噸蔓越莓幹和90多噸鹽焗綜合堅果,搬空了為這次促銷發貨的台灣倉庫,商家不得不緊急從日本、南韓、美國區調貨。

  2020年中國或成最大跨境B2C消費市場

  中國升級的旺盛需求讓全球商品進入的“門檻”越來越低。為了讓消費者下單後能快速收到商品,阿里巴巴在海關等部門以及合作商家的支援下做了一些嘗試:讓海外直供的商品採用保稅模式,提前將非生鮮類商品運至中國國內的保稅區,跨境購物訂單産生後可以迅速完成清關,正常情況下通關過程1小時即可完成。

  這進一步激勵全球供應商將目光瞄準中國市場。梅西百貨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肯特·安德森説,現在中國的中産消費需求正在崛起,他們同樣喜歡高品質、有品牌的商品,中國市場“前景巨大而又變化迅速”,這也是梅西百貨進駐中國開拓市場的動力。

  管理諮詢公司埃森哲聯手阿裏跨境電商研究中心在今年6月聯手發佈的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B2C消費市場,中國跨境進出口電商將帶動全球跨境消費年均增速拉高近4%。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中國目前旺盛的內需增長,不論對於中國還是世界經濟都有促進作用。”肯特·安德森説。

  電商已經成為拉動內需的領頭羊

  “雙11”持續火爆,“雙11”究竟能否讓利消費者、拉動消費?“口水戰”究竟是為名還是為利?尚有三大疑問待解。

  網路購物潮真正拉動消費嗎?

  每年“雙11”來臨之際,實體商店都如臨大敵。聲勢一年勝過一年的“雙11”,到底是“無中生有”創造了更多的消費,還是“乾坤大挪移”搶走了實體店的生意,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10月底開始,進店試穿網路活動款衣服鞋子、卻沒有當場購買意向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了。”在知名品牌店做導購的小霞説,自家店舖往年從11月開始就進入高試穿、低購買的“特殊時期”,自己和同事們忙得一塌糊塗卻沒有相應的回報,隨著今年預售商品模式的擴大,“特殊時期”已經越來越長。

  實體店正在淪為“試衣間”?電商們真的能取代實體店嗎?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5%。與此同時,全國網上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4.7%,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0%。由此可見,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速是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的三倍,電商已經成為拉動內需的領頭羊。

  電商“口水戰”為名還是為利?

  每年到“雙11”“六一八”等電商集中大促的時段,一場場口水戰總是不可避免,今年也不例外。這不,雙雙赴美上市的阿裏、京東,如今卻在國內打起了口水戰,甚至鬧到了投訴舉報的地步。

  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5日明確表示,電商平臺企業作為構建誠信守法的網路交易環境的第一責任人,要依法依規開展經營,充分、公平、有序競爭,不得限制電商經營者參與公平競爭。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律師董毅智認為,目前國內網際網路行業最缺少的就是在法治框架下的正規的市場競爭,京東與阿裏通過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益,體現了其國際化的趨勢,體現其逐步遵循市場規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成就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

  但是也有業內專家認為,部分電商年年都在大促集中的時段與競爭對手高調“口水戰”,看似互掐的行為更可能是商家吸引眼球的炒作手法。

  “價格戰”是真讓利還是搶噱頭?

  “低價”是網民爭相參與“雙11”搶購的一大誘因,各大商家也紛紛以“低價”為賣點和吸引眼球的噱頭,甚至不惜大打價格戰。然而過去幾年的“雙11”期間,即使是大型的購物平臺均有種種“驚爆價産品提前偷偷下線”“優惠産品先提價後降價”等負面新聞,今年這樣的現象還有嗎?

  記者在自稱平臺“雙11”補貼消費者4億紅包的電商平臺D2C上看到,一款長期價格保持在850元、最低銷售價格低至650元的爆款連衣裙,在“雙11”前竟被調漲到了909元。“我等這條裙子已經好幾個月了,最初限時的價格只要650元,再用APP里長期有效的優惠券減100元等於買下來是550元,錯過了限時我一直等到‘雙11’,結果價格反而調高了,這意味著就算是用200元的‘雙11’紅包,還是比限時價格貴了159元,比起平時的價格也只有幾十元優惠,還不得不忍受‘蝸牛物流’。”上海白領鬱林説。

  新華社供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