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微觀 是結構性改革攻堅所在
- 發佈時間:2015-11-12 00:31: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近日舉行,研究經濟結構性改革和城市工作。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轉變增長方式,即會議提出的“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可以看到,新一屆政府執政以來,一直進行簡政放權,期望通過改善制度環境來刺激民間投資。促進要素供給,進而創造需求,體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是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
如何實現增長方式轉變,要進行結構性調整,是一個配套工程,需要相應的政策組合,從而構成結構性改革的施工圖。習總書記給出的施工圖是,“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
改革是增長的動力,是完成“十三五”的必要條件,同時改革也是利益調整和重新分配。改革搞得好可以刺激要素供給,改革出現問題,則可能導致經濟硬著陸。因此,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是確保改革前行的基礎。社會政策托底,確保勞動者利益有所保障。在這樣考慮下,改革與穩增長需要進行適度平衡,改革需要慢工出細活。
不過就施工圖而言,産業政策能否精準,微觀能否最終搞活,變數較大。新興産業已經成為“十三五”主要産業發展方向,但在産業規劃方面,政府應該更多依靠市場選擇來進行資源配置,而不是依靠行政規劃。因為改革的目標就是讓市場配置要素,進而搞活微觀,增加要素供給。因此,只有實現微觀搞活,才可能實現産業搞準。要實現結構性改革,最終體現在産業結構變化和要素生産率的提高,因而搞活微觀是改革的難點所在。
從中央決策看,要完成經濟結構性改革,需要抓住四個關鍵點,包括化解産能過剩、消化房地産庫存、降低企業成本、發展股票市場。化解産能過剩,消化房地産庫存,這都是結構性調整題中應有之意,而降低企業成本,發展股票市場,可能是政府急需要做的事情。
未來幾年政府會加快財稅改革,同時進一步降低稅賦,以增加個人和企業要素報酬,從而改善供給。政府可能考慮的方式是,要確保財政支出穩定不下降,在減稅同時,以擴大債務規模方式維持收入。
股票市場在結構性改革中,被放到了重要位置。企業融資是微觀搞活的重要保障,在傳統融資條件下,企業融資遭受所有制約束和規模約束,唯有發展直接融資和普惠金融,才能幫助企業擺脫融資困境。從中國金融改革方向看,發展直接融資成為大趨勢,因而發展股票市場成為金融改革重要內容。從目前民間創業熱情看,其動力不僅來源於要素報酬預期,更受資本增值預期驅動,要想持續促進大眾創業,一個有效率的股票市場是前提條件。
結構性改革能否如期完成,不僅是實現“十三五”目標的重要保障,也是奠定中國經濟中長期穩定增長的重要基礎,如何讓微觀搞活,提高要素報酬,是改革的難點所在,也是改革是否成功的標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