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返鄉創業希望與政府的合作有更多創新

  • 發佈時間:2015-11-11 06:29:43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考察團:

  貴州省四川總商會返鄉團由超過100位企業家組成。重點關注商業地産開發、大健康産業。

  考察路線:

  從貴州省貴陽市駕車出發,依次到瀘州市合江縣、瀘州市城區考察。

  考察地:

  瀘州市城區

  轄區面積1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100萬,是國家長江經濟帶規劃佈局的全國重要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節點城市。

  瀘州市合江縣

  轄區面積2414平方公里,總人口91萬,是川、黔、渝三省市結合部地區的商貿中心和物資集散地,擁有省級經濟開發區——合江臨港産業園。

  考察報告

  報告人:

  伍能輝 瀘州人,貴陽市永城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凱 瀘州人,貴州普瑞集團董事長張超 瀘州人,貴陽恒順達建築工程公司董事長楊小康 南充人,貴州宇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11月6日上午11點,瀘州市合江縣,貴州省四川總商會會長王華與逾百位貴州川商見證了商會捐建的靈丹新村開工;下午2點,他已在幾十公里外的瀘州市區考察擬投資的商業綜合體項目選址。

  上午談感情、下午談生意,對川商來説是很自然的事。大多為瀘州籍,多從事房地産開發,他們急切希望在家鄉找到新的投資方向。幾天考察下來,發現了不少機會,也希望政府能在創新模式等方面“放開手腳”。

  “返鄉經濟”有搞頭

  返鄉第一站是瀘州市合江縣。我們特別留意房價,合江縣房價每平方米約5000至6000元,竟和瀘州市相差不多。顯然,這是受“返鄉經濟”影響——打工者兜裏有了錢,都回鄉買房孝敬父母或自住,抬高了房價。

  圍繞當地“返鄉經濟”做生意,還是有搞頭。合江縣是人口超90萬的勞務輸出大縣,人口基數大;外出打工者以建築業為主,收入相對較高,且易出現小老闆群體,有消費能力;另外,返鄉人數逐年增長,需求隨之增長。

  方興未艾的市場,同樣能在瀘州找到。瀘州城區人口超百萬,但只有3個商業綜合體,這方面發展相對滯後。政府方面透露,我們意向投資的區域附近尚未規劃綜合體項目,這給了我們機會。發展滯後的領域競爭小,市場回報可控。擬投資綜合體項目選址面較廣,目前擬選地就在長江邊,實地來看,和體育公園、沿江景觀帶景致呼應,環境、交通都很好。

  最怕地方政府半途變卦

  四川能給出的政策,其他省也能給。關鍵還在政務環境。

  這次回鄉,從合江縣委書記到瀘州市委書記都親自接見,政府部門態度也都很熱情,對川商的諮詢和意見的反饋積極、有效率。當然,川商投資前和投資後,政府態度、服務是否能始終如一,才是最關鍵的。最怕項目進展到一半,政府突然“變卦”,推翻原合同某些條款。從目前接觸情況看,我們對瀘州政府誠信狀況有信心。

  但與此同時,我們感覺政府在創新模式方面似乎有些“夾手夾腳”。和瀘州市談PPP模式建基礎設施,發現相關部門還缺乏具體合作方案,以及可供投資的項目。希望瀘州能提供議標等更多方式供選擇。

  這次返鄉,本想就投資商業綜合體和瀘州市政府簽訂投資協議,但最終沒有成行,因為項目擬選址地塊涉及幾方,延長了相關流程辦理時間。如何縮短這個流程,也希望政府能夠有更多創新。

  從早餐看人力成本和競爭力

  投資要考慮成本。目前市場環境下,我們對風險管控比較慎重,成本問題是決定投資與否的一大要素。

  瀘州的人力成本,在西部幾省來説都比較有競爭力。貴陽人早餐愛吃米粉,一碗9元;瀘州人早餐吃一碗麵七八元,相差不大。房價、購物等也基本是貴陽略高。考慮到四川人吃苦耐勞、相對受教育程度更高,老鄉的確更好用。從一路上的高速公路就能看出,四川段的公路更規整——路邊堡坎棱是棱、角是角,活兒更精細。畢竟掌舵的再好,還要划船的也好,才能取得好名次。綜合來看,這裡人力成本低、人力資源含金量高。

  資源成本也相對更低。瀘州有水運碼頭,和火車、公路比物流成本更低;市場消費量大、集中,進貨量大,購置資源成本相對也就更低,鋼材一噸大概能比貴州便宜100到200元。

  鏡頭

  貴陽大街上的川商産業

  11月5日,記者趕赴貴陽。當天乘車從城市新區——觀山湖區出發沿幹道駛往市中心,車窗外道路兩旁不時閃過逾30層的寫字樓和商品住宅。“這個樓盤是川商開發的,那個是川商承建的……”進入最繁華的南明區,菜根香餐館、一品藥業連鎖店、海都大酒店,這些貴陽人耳熟能詳的招牌背後,都有川商的影子。

  在貴州省四川總商會,辦公室主任潘容講了兩個數字:四川人在貴州辦的企業超過3000家,僅房地産企業就佔該省總數的半壁江山;涉足新興産業的不足1%,絕大多數局限于建築、餐飲等傳統行業。在他看來,家鄉充裕的技術人才和研發機構,是貴州川商急於返鄉的一大動力。

  長達5分鐘的掌聲

  11月6日,合江縣靈丹村,黑壓壓的人群把村裏臨時搭的臺子圍得水泄不通。臺上,是從貴州返鄉的川商。當他們宣佈貴州省四川總商會將捐資在當地建幸福美麗新村時,人群中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長達近5分鐘。

  同是合江縣人的伍能輝熱淚盈眶。這位年逾六旬的貴陽市永城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説,小時因家窮賭氣離鄉,最大願望是要混個模樣,讓家鄉人知道自己出息了;如今老了,又希望家鄉人能不再遭那份罪。從小到老走遍半個中國,心裏始終掛念著的還是家鄉。

  伍能輝説下一步想回鄉做生態農業,帶動鄉里人勞動致富。“合江原來有‘狗爬坡’梨子,有點名氣但品質不夠好。要從雲南引進更大、水分更多的優質品種。”希望5年內將設想變為現實。

  家鄉機遇“兩眼一抹黑”

  來的時候,逾50輛挂著“貴A”車牌的豪華轎車,載著超過100位川商浩浩蕩蕩開赴瀘州;11月7日捐贈活動一結束,只有約十分之一的川商選擇了繼續留在瀘州考察投資項目,其他人就化整為零、自行返黔了。“都曉得四川機會多,很多人也有投資考察意向,但問題是——該從哪兒開始考察?”貴州宇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小康有些無奈,離鄉太久,對家鄉機遇已是“兩眼一抹黑”,甚至找不到大概的投資方向。他提議,投促部門能否定期整理包裝當地項目,通過商會和川商分享。

  本欄撰稿 本報記者 熊筱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