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譜寫城鄉統籌協奏曲

  • 發佈時間:2015-11-11 01:00: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灤河沿岸到東南沿海,進繁華縣城入村村落落,穿行樂亭城鄉,猶如在精雕“工筆”與揮灑“潑墨”的畫卷之間轉換。

  推進新型城鎮化,就一個縣域來講,龍頭是縣城,難點在農村,既要讓龍頭擺起來,也要讓龍尾舞起來。樂亭縣堅持統籌發展理念,縣城和農村“兩個輪子”一起轉,以城帶鄉,城鄉互動,譜寫了一曲城鄉統籌和諧發展的時代樂章。

  每天早晨,家住樂亭縣城茂源小區的退休教師何玉書習慣站在陽臺上推窗遠眺。老人發現自己生活的地方每天都在裂變生長——城更大了,路更闊了,樓更高了,景更美了,夜更亮了……

  近年來,樂亭緊緊圍繞民生理念,以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指數,相繼獲得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省生態園林縣城、“河北省人居環境獎”等榮譽稱號。

  “一座有魅力、有特色的城市,是通過科學規劃創造出來的。”樂亭縣委書記王東群如是説。按照這樣的思路,樂亭請名師、聘高手,由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規劃設計院為縣城建設“量體裁衣”。規劃到2030年,城區面積達到33平方公里,人口達到30萬人,構建起“三規合一”的規劃體系,指明瞭樂亭脫胎換骨、蛻變重生的方向。

  樂亭由舊城改造打響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攻堅戰役,累計改造80多萬平方米,改造城中村1 3個、危陋住宅小區23個。取而代之的是老呔商城、民俗風情街、富康家園等標誌性建築和花園式小區。建成新汽車站、新中醫院、新水廠、新體育場、新中學等重點工程,公共服務功能更加完善。

  “生態造景、文化點題”。為杜絕“千城一面”的城市發展窠臼,樂亭把傳統地域文化、大釗文化、呔商文化植入城市景觀和特色建築,既讓縣城彰顯古韻遺風,又凝聚時代風采。同時,按照“一路一景一特色”的標準,建成多條以國槐、法桐、銀杏等為主樹種的特色景觀街道,而遍佈城區的11座大中小型公園、遊園,19處公共綠地佈局合理、各具特色。目前,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9%,綠地率達到38.4%,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實現了“城在綠中”的目標。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樂亭的廣大農村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前些年,這句順口溜同樣適用以前的樂亭農村。表面看似調侃,卻道出了村民們的無奈。現如今,這種景象已經成為了過去時。

  每天清晨,趙蔡莊村的保潔員王志紅都會把自己管轄的街道認真清掃一遍,然後把村民們放在家門口垃圾桶裏的垃圾收集到村裏的垃圾轉机站。下午,鎮裏的垃圾清運車就將垃圾運送到指定的垃圾填埋場。王志紅説:“以前生活垃圾隨處倒,現在垃圾日産日清,村裏環境不比城裏差!”

  目前,“戶清、村集、鄉(鎮)運、縣處理”的垃圾清運處理模式已經在樂亭農村推廣。縣財政將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縣政府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按衛生評比級別對村莊進行獎勵,使農村環境煥然一新。

  與此同時,新能源利用、改廁等一系列改善居住環境的重點工程推進,也讓樂亭農村告別了以往的生活方式。目前,全縣沼氣生産總池容已達到34萬立方米、年産沼氣1500萬立方米。此外,作為沼氣池建設的有力補充,年生産能力達到7萬噸的35處秸稈壓塊站點分佈全縣14個鄉鎮,使秸稈進沼氣池不進村莊成為現實,同時還建成了無害化衛生廁所8萬餘座。這一系列的民生工程,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生活方式的清潔化轉變。

  城鄉齊發展,産業是支柱。樂亭堅持把産業作為城鄉統籌發展的水之源、木之本,産域融合、互動互促。在縣城東部建設城區工業聚集區,重點發展科技型、勞動密集型企業,現已入駐項目42個,為進城人員開闢了眾創空間。在縣城南部投資20.5億建設冀東國際農産品加工及綜合貿易區,集電子商務、農産品加工、農資交易、産品購銷、科技推廣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線上交易與線下交易相結合,打造“買全國、賣全國”的農産品物流航母;並以此為龍頭,輻射周邊,建設3.5萬畝的韓坨現代農業示範區,一二三産相融合,培育發展“第六産業”,形成強大産業支撐,帶動就業4000余人。大力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業,創新發展電子商務、金融保險、康體健身等新興服務業。同時,與樂亭經濟開發區相呼應,拉動産業向沿海聚集,人口向縣城集中。自去年以來,吸納勞動力轉移就業超萬人,為縣城建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