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啟鋪路資本市場改革 A股上行趨勢不改
- 發佈時間:2015-11-09 19:31:59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IPO重啟體現“穩定、修復、建設”並重
⊙記者 馬婧妤 ○編輯 于勇
證監會6日宣佈全面重啟因年中市場異常波動而暫停的新股發行,同時推出五大舉措,改革現行新股發行制度。此次IPO暫停僅4個月,本輪完善制度、重啟發行不僅是市場回歸自主調節後全面恢復基礎功能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一級市場解決突出問題、降成本、提效率,向新股發行註冊制邁出的堅實步伐。
從改革內容及IPO恢復的節奏安排來看,此次恢復新股發行體現了決策層“穩定、修復、建設”市場並重,統籌一、二級市場發展的政策用意;明確了以資訊披露為核心、強化仲介機構責任、加大投資者保護,進一步向發行註冊制靠攏的改革指向。
“十三五”時期,我國將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經濟轉型升級仍是未來五年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點和關鍵,服務於該整體目標,資本市場也將在改善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一以貫之的要求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在這個“新階段”,資本市場將以實現“由大向強轉變”為目標,深化關鍵領域改革,在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上取得更加顯著的進步。其中,實施發行市場改革、推進註冊制的落地是近期市場發展的核心工作之一。
今年年中,A股市場遭遇劇烈異常波動,管理層綜合採取了包括暫緩IPO在內的一系列維穩措施,遏制了市場恐慌,避免了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既為應急性臨時舉措,在投資者信心恢復、市場回歸自主調節後,恢復IPO就成為必要的工作。
市場普遍認為,當前A股市場已從此前的“非常狀態”回到“正常狀態”,此時恢復新股發行必要、適當。長遠看,恢復IPO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客觀要求;有助於激發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活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促進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有助於優化我國金融市場的融資結構,推動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有助於降低國民經濟整體杠桿率水準,降低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風險。
今年7月開始的IPO暫停僅持續4個月,是歷史上暫停發行時間最短的一次。即使如此,此次重啟發行也並非以簡單方式展開,而是同時推出了取消申購預繳款制度、完善新股定價機制、強化投資者權益維護等改革措施。
其中,取消申購預繳款制度,從資金面上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對二級市場的影響,降低了投資者交易成本,也減輕了未來新股申購可能給貨幣市場帶來的擾動;2000萬股以下發行採取直接定價,縮短髮行週期、提高了發行效率,也節約了中小規模企業的發行成本;強化仲介機構監管,建立保薦機構先行賠付制度,新出臺首發及再融資、重大資産重組攤薄即期回報指導意見,則進一步加大了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
後續發行的恢復,也將循序漸進、分步驟實施,既不搞“政策一刀切”,也不搞“一擁而上”,已進入繳款程式的10家作為第一批先行啟動,其他獲得發行批文未繳款的18家企業分兩批發行,同時初審會、發審會恢復,待新規正式實施後,企業發行全面適用新規則。
這給二級市場投資者留出了適應時間,也將減輕發行重啟可能帶來的對股指波動的影響。
專家提出,常態化的審核發行、股票的充分流通均有利於促進真正的市場化,通過市場自身的遴選確保存量上市公司是我國經濟中最優秀的企業群體。目前我國流動性整體寬鬆,但好的投資標的資産仍舊稀缺,只要繼續向市場傳遞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信心和部署,並不需擔心IPO重啟對二級市場的衝擊。
可以預期,隨著本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落實和IPO全面恢復,資本市場的自主調節功能將更好、更正常地得以發揮;在穩定、修復、建設並重的政策部署下,新股重啟所帶來的市場波動將得到一定平抑;發行註冊制改革也將在此基礎上沿著既有軌道穩步推進。
新股發行重啟不改市場中期上行趨勢
⊙記者 王曉宇 屈紅燕 ○編輯 于勇
時隔四月,新股發行再啟。與此同時,監管層還進一步改革並完善鉅額打新、簡化發行審核條件等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機構普遍認為,年內發行規模較小,市場承壓有限。而在全額市值配售的新規下,新股蘊含的無風險高收益會更加堅定二級市場持股信心,短期市場情緒或有所波動,但難以改變市場中期走強的趨勢。
新股發行將於本月正式啟動。先期已經獲得發行批文並啟動發行程式的28家企業將率先重啟發行。其中,10家已經進入繳款程式的公司,將在履行完成會後事項後第一批啟動發行,發行時間預計在兩周後;另外18家公司擬在今年年底前分兩批發行。與此同時,7月初開始暫停的IPO初審會、發審會也全面恢復。
按照此前公開披露的資料顯示,年內先期發行的28家企業,募集資金規模大約100億元左右。
新股發行恢復牽動市場敏感的神經。華夏基金投資總監陽琨表示,新股發行重啟代表市場正常功能在逐步恢復。他認為,一個完整的資本市場離不開融資,IPO暫停使得A股市場功能不健全,恢復新股發行將讓市場走向常態。而此前,市場對恢復IPO也有一定預期。
“年底發行的28家公司總募集資金不超過100億,在目前日成交過萬億的大背景下,資金分流極少。此外,管理層還修改了新股申購規則,擬採用全額市值配售的方式,將進一步堅定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持股信心。前幾批發行的新股仍蘊含著較為可觀的無風險收益,持股者心態穩定,不大會大量拋售股票,市場短期拋壓有限。而流動性充裕、無風險利率下降、資産配置荒和風險偏好修復將繼續推動A股走強。” 陽琨進一步分析道。
南方基金權益投資總監史博認為,一個正常的資本市場需要IPO。新公司上市相當於新鮮血液再次注入這個市場,為市場增添活力。在宏觀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市場非常歡迎這些創新型公司登陸A股,並且隨著這些同類型、同産業鏈上下游的公司上市,將有利於構建集群效應,形成大的市場熱點。因此,一些新興産業公司的直接上市,更有利於資本的有效配置。
不過,按照規定,年內發行的28家公司仍將沿用既有規則。對此,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認為,短期可能會對市場的資金面有一定影響,但只會平滑市場上行的節奏。
在部分私募看來,經歷了前期的兩輪下跌後,股市當前整體市盈率不高,在此位置重啟IPO,反而增強了市場對未來的憧憬。“當市場處於高位時,新股發行將抽走市場資金是利空,會加速市場下跌預期。但是市場處於低位,場外資金充裕,新股恢復發行,市場反而憧憬股市未來,炒新將為上漲注入動力。”私募景良能量投資董事長廖黎輝坦言,上周的領漲板塊為券商、保險和銀行等藍籌股,顯然是機構資金所為,市場情緒已經恢復,場外資金充足,能承接新股發行,另外為保證新股發行順利進行,後續一般還會有利好政策,歷史上大跌後重啟IPO後股市都會漲就是這個道理。
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認為,重啟IPO基本符合預期,資本市場肩負著助力經濟改革轉型的重任,證券市場具備基本的融資功能,因此重啟IPO是應有之義,另外近期市場企穩回升,股市基本步入上升通道,市場對於重啟IPO也有一定的預期,所以重啟IPO並非超預期。
重啟IPO不改上漲趨勢。楊玲認為,中國目前經歷著資産配置荒,經過央行數次降準降息,市場上的流動性非常充裕,對於IPO重啟,市場具備一定的消化能力。IPO重啟最多會導致股市短期盤整,但中長期震蕩上行的趨勢不改。
【聚焦IPO重啟】
為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引導上市公司增強持續回報能力,證監會6日公佈《關於首發及再融資、重大資産重組攤薄即期回報有關事項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從本輪新股發行制度調整的內容看,五項措施中有三項均為註冊制改革鋪實了制度道路,分別是落實以資訊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強化仲介機構監管、加強投資者保護。
在業內人士看來,更重要的是,此次IPO重啟中推出的新股發行機制和種種改革舉措,無一不透露出為註冊制鋪路的政策信號。這意味著,在被A股市場巨幅波動中斷了四個月之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重新邁向註冊制。
隨著新股發行的重啟,IPO初審會、發審會將於本週恢復,目前在審的擬上市排隊企業均已遞交了截至今年6月30日的財務數據報告。也就是説,在明年1月份財務數據過期之前,仍可能有已過會未獲批文的企業獲得發行批文。
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加強統籌協調,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標準的監管規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
【打新指南】
【市場觀點】
中國資本市場歷史上,IPO曾經8次暫停,8次重啟,IPO重啟對於資本市場來説,往往象徵著市場信心的重新凝聚,也意味著實體經濟能夠享有更多資本市場所帶來的紅利。
11月6日下午的證監會例行記者見面會上提出了IPO重啟,南方基金認為,此次IPO重啟恰逢其時且意在長遠。
短期來看,連續大漲累積了大量獲利盤,目前指數又進入8月證金救市的成本區域,指數繼續衝高後震蕩或難以難免。基於歷史經驗推測,重啟IPO之前,A股或將延續振蕩衝高走勢,直到IPO平穩發行、上市。
隨著滬指開始挑戰年線的壓制,加上IPO重啟的衝擊,市場固然存在一定的整固要求,但短線休整將有利於為後市的上漲積蓄動能,並不會改變當前整體的強勢格局。操作上,建議保持積極策略,逢低介入智慧機器、生物、資訊技術等新興産業品種。
隨著場外配資清理結束,內幕交易、刻意做空者清理完畢,隨之而來的IPO重啟就意味著A股進入新發展週期,券商的政策紅利預期也預示4500點的反彈預期越發強烈。
IPO的重啟仍然會影響市場的供求關係,但以當前的市場氛圍,新股不敗的神話將延續,只是IPO新政會加大未來調整的壓力,但願這只是後話。
IPO暫停四個月後,證監會上週五晚宣佈重啟。如何減輕由此可能給股市造成的衝擊,存在三重機制:選擇合適時機,完善申購方式、控制新股數量,提高新股品質。前兩者已在做,後者則需下大工夫。
11月6日,中國證監會宣佈完善新股發行制度並重啟新股發行,標誌著A股市場已進入自我修復、自我調節階段,恢復證券市場融資功能並保持合理適度的新股供給,有利於增加市場活力,促進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從配置上來看,目前宜以低估值、前期滯漲的藍籌股為主。經過市場調整,目前藍籌股的估值較低,同時,隨著十三五規劃的出臺,市場對經濟底線的明確,提升了投資者對於托底經濟政策的預期,而藍籌股受益將更大。
暫停了4個月的IPO將再度重啟,而這一次,在堅持按市值配售進行IPO之餘,取消了此前申購時需全額預繳申購資金的規定,改為確定配售數量後再進行繳款,堪稱最大的變化。
從短期看,IPO重啟的衝擊或使A股市場調整,不過,重啟IPO將給市場帶來新鮮血液與活力,是市場恢復正常的表現。
【市場動態】
在過去的五個交易日中,機構和營業部席位買賣前三名中多有券商股的身影,甚至有一券商股同時出現在買賣前三的名單中。其中,中信證券旗下營業部的身影多次出現;個股方面,興業證券、光大證券、方正證券等頗受偏愛。
經歷6月以來的恐慌性殺跌後,個股風險逐步釋放,部分具有估值優勢個股成為機構建倉對象。統計顯示,23隻股三季度獲機構扎堆持有且估值低於牛市初期水準。
從券商股的基本面來看,權益類倉位處於歷史最高水準,收益具有較大彈性的同時也使得風險相應加大。此外,股災以來,多家券商高層動蕩,慘遭處罰也是不容忽略的。
私募三季度新進買入的股票共有116隻,其中,創業板股票有15隻,中小板股票有33隻,主機板公司佔比超過一半,可見,在三季度,私募大佬們更傾向於抄底主機板藍籌公司,而對於創業板則更多持回避的態度。
上周,基金公司共調研了81家上市公司,為近兩個月的最高潮。被5家以上基金“組團調研”的上市公司有18家,除了關注電腦、軟體資訊技術服務業較多外,對醫藥、化學製品等關注度也很高,傳統的銀行地産板塊也受到基金關注。
【投資機會】
重啟新股發行(IPO),先按現行制度恢復前期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中,已經進入繳款程式的有10家公司,剩餘18家公司將在年底前分批發行。市場觀點普遍認為,IPO重啟後,參股新股的上市公司將受益。
證監會宣佈重磅消息——將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後重啟IPO。劇情反轉之快,令人應接不暇。相關人士表示,雖昨日已是立冬,但“秋搶”行情或許仍可繼續。
IPO重啟後,28隻新股相關公司、券商股、券商影子股有望最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