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最具幸福感職業排行:自由職業者排第一

  • 發佈時間:2015-11-09 08:33:46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摘要]什麼樣的工作能夠既確保獲得自己滿意的收入來源,同時又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的閒暇時間呢?

  什麼樣的工作能夠既確保獲得自己滿意的收入來源,同時又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的閒暇時間呢?今年登上了職業幸福感“頂峰”的就是——自由職業者。

  金 錢與幸福程度之間有關聯嗎?在由《小康》雜誌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並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而進行的“2015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中,超過半數 的受訪者(52.5%)認為“沒有必然關係”,不過也有三成受訪者(35.1%)覺得“錢越多、越幸福”,只有12.4%的受訪者覺得“錢越少、越幸 福”。

  雖然大部分受訪者對於“錢多”表現得還算“超脫”,但在收入面前卻顯得有些“計較”。在“影響國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榜單上,收入排在首位。

  四成受訪者坦承,“提高工資水準”對幸福感的提升幫助最大;收入的高低與職業幸福感則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繫。

  綜合中經網 央廣網 《小康雜誌》等

  A 收入和閒暇時間是幸福感的保證

  在“影響職業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上,收入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個人能力的體現,再次是個人發展空間,職場人際關係和個人興趣的實現分列第四、五位,排在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福利、工作為自己帶來的社會聲望、領導對自己的看法、職位高低、單位實力。

  與收入“高高在上”的地位相應的是,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最能提升自己幸福感的待遇、福利是年終獎。此外,帶薪年假、旅遊度假、健康體檢、績效加薪等待遇、福利,也都能夠對職場人的幸福感提升起到較大作用。

  由此可見,可觀的收入和一定的閒暇時間,都是獲得較高的職業幸福感的保證。在10月1日由《小康》雜誌社發佈的“2015中國休閒小康指數”調查中,多達91.8%的受訪者表示,希望適當減少工作量,從而增加與家人、朋友一起休閒的時間。

  什麼樣的工作能夠既確保獲得自己滿意的收入來源,同時又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的閒暇時間呢?如果一時間想不出答案的話,不妨先看看“公眾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職業”排行榜。

  B 自由職業者為何能排第一?

  在今年的榜單上,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自由職業者、教師、政府官員、藝術工作者、普通公務員、導遊、民營企業家、健身教練、演員、創業者。

  自 由職業者,不正是那種讓錢和時間都“兩全其美”的幸福職業嗎?在收入方面,國內一家大型網站發佈的《2014年O2O自由職業者分析報告》顯示,稅前月收 入高於5000元的O2O自由職業者佔到68%,9%的人超過1萬元,而低於3000元的僅佔14%,在幾個熱門的自由職業中,汽車評估師的平均月薪甚至 達到了16623元,按摩師的月平均薪資達到12244元,足療師達到9823元,美甲師達到8014元;在時間方面,自由職業者可以免去日常奔波的勞 碌,同時還免去了人際關係的摩擦。

  因此,不少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都辭去工作投身到了自由職業者的圈子之中。

  C 2012年以後,公務員跌下榜首

  在時間方面,自由職業者可以免去日常奔波的勞碌,同時還免去了人際關係的摩擦。因此,不少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都辭去工作,投身到了自由職業者的圈子之中。值得關注的是,這也是自由職業者第一次排在“公眾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職業”排行榜首位。

  在 2014年的榜單上,自由職業者排在政府官員、高管、教師之後,位列第四;在2013年的榜單上,自由職業者排在教師、政府官員、高管、藝術工作者、普通 公務員之後,位列第六;在2012年的榜單上,自由職業者排在普通公務員、政府官員、教師、藝術家、高管之後,同樣位列第六。

  近幾年前三名對比表

  2012年

  1、普通公務員 2、政府官員 3、教師

  2013年

  1、教師 2、政府官員 3、高管

  2014年

  1、政府官員 2、高管 3、教師

  2015年

  1、自由職業者 2、教師 3、政府官員

  聽聽專家怎麼説

  職業幸福感變化因大環境變了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系張晶晶老師認為,自由職業者幸福感指數上升,總體上是個好的現象,有其積極的一面。這説明社會大眾開始轉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傳統中把職業劃分三六九等的現象在逐漸淡化,只要是自立、獨立,能養活自己的職業都能慢慢被認可。

  調 查數據顯示,自由職業者幸福感指數首次超過了公務員、教師等傳統意義上的穩定職業。張晶晶老師分析,出現這樣的變化首先是受到大背景的影響。大家原本以為 很穩定的職業沒有過去那麼穩定了。“即便是公務員、事業單位等,也開始探索市場化,職業壓力高於過往。”在這一背景下,從業者與過去相比,工作壓力增加, 滿意度和幸福感自然下降了。其次,傳統觀念中的穩定職業其求職成本也比較高,比如公務員、教師,其學歷和學習背景要求高,求職的成本也高,“獲得這樣一份 穩定工作後,從業者會想到求職時投入的經濟和精力成本,反思投入與産出的合理性,可能會有一定不平衡感,降低幸福指數。”而自由職業者和公務員不一樣,投 入和産出不會有強烈的不平衡感。第三,從事自由職業者的人往往帶有傾向的,“願意選擇自由職業者的人,性格上會偏好自由,喜歡輕鬆的人際關係。”當他在工 作中得到自由、輕鬆的同時,收入還不低,幸福感自然會提高。

  年輕人選擇職業前一定要有規劃

  張晶晶認為,職業的滿意度 和幸福感調查是個主觀調查,調查的數據和內容有其主觀性。只是從調查角度切入“窺探”某個行業的從業者的工作狀態,“對求職的年輕人來説,參考價值不 高。”也不排除一種情況,在隨機調查中。有自由職業者擔心,別人對其從事的職業有偏見,有意隱瞞了相對負面的數據。

  “任何一個職業選擇 的前提是規劃,年輕人不管如何選擇,要想到未來5到10年的理想。”選擇職業時,要考慮未來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子,“現在做得這份工作與長遠理想職業有多 大契合度,在過程中,找個可以融合的點。”實際上,求職者很難找到百分百滿意的工作。“百分百讓你幸福的工作很少,總體上説,從長遠規劃的角度找個平衡 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