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孔雀為何西北飛

  • 發佈時間:2015-11-09 05:39:0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你們做的研究很高大上,可這對我們有什麼用?”這是一個經常被人問起,又容易讓科學家們自尊心受傷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趙衛選擇了迎難而上。2014年7月,他代表西安光機所到陜西省委做科技成果産業化的專題報告時,慨然承諾到2017年要孵化出100家高科技企業。

  這不是腦子發熱的衝動決策。建所50多年的西安光機所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研究所之一,為我國“探月工程”等重大任務作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嫦娥”系列上搭載的多臺光學載荷都出自該所。光機所在高速攝影、現代光學、光電子學等領域具備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正到了厚積薄發的時候。

  但目標並不是可以輕易實現的。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在資金儲備、創業氛圍、産業鏈配套等方面,西安明顯處於弱勢。《經濟日報》記者在西安調研期間驚喜地發現,改革開放以來的“孔雀東南飛”局面正在向“孔雀西北飛”轉變。

  目前,西安光機所已孵化74家高科技企業,實現産值12億元,帶動就業3000多人,引進30多個海外高端創業團隊,形成光子資訊、光子製造和生物光子三大學科與産業佈局。“預計明年就能提前實現孵化100家高科技企業的目標。”趙衛説,“這個數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初步建立起了科技成果産業化的生態體系”。

  吸引“孔雀”飛向西北的生態體系是如何建立的?

  要參股,不要控股

  “我希望投資人進來是少管事的,有事我找你,沒事你少找我,西安光機所能做到這一點。”從美國矽谷回來的鄭宏志懷揣全球領先水準的超低相位噪聲技術,這種技術可以應用於HIFI高檔智慧手機市場,製作為手機提供高保真音效的核心元器件HIFI晶振晶片。2014年7月,他創辦了西安睿芯微電子公司。

  “依託西安光機所的創新創業平臺,公司6個月就融資2000萬元,這個速度與美國矽谷相比也毫不遜色。”快速到位的資金和成熟領先的技術,讓睿芯公司迅速推出HIFI晶振晶片,打破了日本公司對該類晶片市場的壟斷,現已量産供貨給樂視手機和魅族手機,累計出貨量超過300萬顆,是高端智慧手機中少有的國産晶片。

  幫助鄭宏志融資的是西科天使基金,這個西安光機所和社會資本2013年聯合發起成立的天使基金,目前已完成資金募集1.3億元,投資了50多個項目,帶動社會投資超過5億元。西科天使基金的創始合夥人李浩説:“我們已協助其中8個項目完成A輪融資,另有3個項目即將掛牌新三板。”

  西安光機所投技術、投錢、提供配套服務,但目前已孵化的74家企業沒有一家是光機所控股。參股不控股,成為光機所科技成果轉化的一條準則。這條準則也讓創業者們感受到了光機所“幫忙不添亂”的誠意,成為吸引他們在此發展的重要因素。

  “和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不一樣,我們堅決不控股。我們堅持研究所的定位,孵化企業但是不辦企業。”趙衛説,西安光機所曾創辦一家科技公司,佔股超過九成,然而公司成立十幾年來一直無法真正按市場運作,“我是所長,也是公司董事長。我覺得那不是市場化的公司,倒更像所裏的一個實驗室”。去年,這家公司引入社會資本改制,光機所佔股下降到30%,不再控股,也不參與企業經營,企業又重新煥發了活力。

  參股不控股,也會惹來一些異議。比如,研發費用幾千萬元的科研成果,轉移到創業公司時,只作價幾百萬元的股份,是不是國有資産流失?對此,趙衛的思路很明晰:“技術價值不取決於投入資金,取決於市場價值,要按市場規律重新定義國有資産流失。技術是有時效性的,要把科研成果快速轉化到市場上,實現市場價值,才能實現國有資産的真正增值。”

  要“森林”,不要“農田”

  米磊2001年本科畢業到西安光機所參加工作時,只是一個普通的助理工程師,那時的他不會想到,僅僅在十多年後,他成為了光學博士、創業者、投資人。現在的他,既是西安光機所副研究員,也是中科微光的合夥人、西科天使基金的合夥人,還是中科創星孵化器的首席科技官。

  身兼研究者、創業者、投資者三個身份,米磊對如何構建科技創業的生態網路體系頗有感觸,“傳統製造業是農田模式,要砍除雜草。矽谷是熱帶雨林模式,要素聚集後,企業自然生長。我們要森林不要農田,現在探索的科技創業生態網路體系,就是要聚集人才、資本、技術、服務等要素,打通科技成果産業化接力棒體系,形成幫助企業從想法到智慧財産權再到上市的完整創新産業鏈”。

  研究機構、天使基金、孵化器、創業培訓,構成了科技創業的生態網路體系,打通了初創企業缺乏啟動資金、無法邁出創業首步的“最先一公里”,也打通了科技成果因缺乏平臺而難以轉化為産品的“最後一公里”。

  光機所孵化的中科微光公司就受益於這種生態體系。公司創始人、總經理朱銳在清華大學讀碩士時,輟學創業,2015年做出超越美國的直徑僅0.86毫米的全球最細光纖探頭OCT掃描器。

  OCT是光學造影技術,朱銳在10年高校學習生涯中一直致力於該技術的研究。2009年母親重病住院時,他考慮將OCT通過光纖放入病人體內掃描,以增加疾病診斷的精確性。2011年他憑此獲得深圳創業之星大賽第一名。

  內窺造影,既需要OCT技術,也需要微小光纖技術,前者是朱銳的強項,後者正是光機所的強項,米磊就是研究微小光纖的,雙方一拍即合。目前,公司出品的“扎針神器”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已被很多醫院採用並廣受好評;正在研發的光纖內窺OCT技術全球領先,比傳統超聲內窺提高解析度20倍,還能實時對體內病變做三維斷層掃描,應用前景廣闊。

  微光公司總部在深圳,研究中心在西安。朱銳説,創業大賽奪冠後,很多投資者找到他,最後選擇從東南飛向西北。與西安光機所合作,是公司這幾年快速發展的關鍵,“首先,我們技術互補。第二,初創公司風險大,難以招到優秀人才,而與光機所的合作讓很多優秀研究生了解公司,畢業後加入我們。另外,我們創新理念一致,做有轉化價值的科研成果”。

  從創業生態體系中受益的不僅是微光這樣的初創公司,研究所本身也獲得了發展。趙衛介紹,OCT學科所裏多年前做過,因為沒有結合市場,做得不夠好,中斷了研究。與微光公司的合作讓光機所開始重建OCT學科。

  要奮鬥,不要安逸

  50多歲的奇芯光電CEO程東在做一件很酷的事——帶著一批以外國人為主的核心團隊,來西安創辦高科技企業。奇芯公司正在研發的整合光學器件要將分立的濾波器、透鏡等多種光器件縮微整合到方寸之間,將為光纖寬頻通信運營商帶來光子資訊領域的巨大變革——類似的變革以前發生過,就是積體電路CPU取代單個電晶體,那次變革讓電腦從研究所的巨無霸變成進入千家萬戶的臺式機,更進一步縮小為現在可以一手掌控的智慧手機。

  幾年前,程東還是拿著幾十萬美金年薪的加拿大企業高管。支撐他自降身價去年回國創業的動力,是擁有整合光學器件領域國際領先水準技術積累和核心專利後,萌發的創業夢想:掌握未來光子資訊技術的核“芯”技術,解決我國光子資訊行業的無“芯”之痛。

  在西安光機所的創業圈裏,像程東這樣的人比比皆是。高科技創業者們是一群關注未來的弄潮兒,正是這種面向未來的進取精神,讓他們放棄富足安逸,開始奔向未知的奮鬥。

  永不飽足的不僅是創業者。趙衛對記者説,有些企業目前發展勢頭很好,光機所準備逐步分階段出售一部分股權,通過股權溢價回報,孵化更多的新技術和項目。

  光機所2014年已經退出了一些企業的股份,獲得4900多萬元資金,可以用於反哺科研,或者孵化新的企業。趙衛説:“我們不希望研究所永遠躺在一兩個企業那裏取得高額回報。我們要永遠處於一種饑餓的狀態,才能保持進取精神,不斷研發新的技術,孵化新的企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