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營“良心藥” 家風代代傳

  • 發佈時間:2015-11-09 05:39: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重慶市江津區中山古鎮,方聯海家的故事口口相傳、由來已久。方家在中山古鎮上經營著一家草藥鋪——九齡堂藥鋪,也被人親切地喊成“方家藥鋪”。方聯海和他的祖輩歷經12代、360多年堅守誠信家風,讓這間舖子的故事被人津津樂道。

  回報鄉里開“感恩藥鋪”

  方聯海的祖上原本在重慶市開“萬森堂”藥房,後被土匪搶劫,流落到江津區中山鎮。因為感念中山鄉親給方家提供食宿,方家安頓下來之後,當街擺藥攤,經常給窮苦人免費送藥。

  據方聯海介紹,“九齡堂”對中藥品質要求極高。以三七為例,“九齡堂”所用,至少都是40頭以上(每斤40個,稱為40頭),甚至曾購進過特特級20頭。三七的分級,非專業人士是不知曉的,但方聯海説:“群眾不知曉,良心知曉。要對得起病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為確保藥材品質,“方家藥鋪”專門在藥店後面辟出一大片空地,用青石鋪成曝曬藥物的場地。只要天氣好,大家就將一袋袋藥材,用一簍一簍木竹編成的淺籃,井然有序地排排鋪起,讓它們盡情享受日光洗禮。

  有人説方家人傻,草藥吸了水汽,才能增加重量,多賺錢,但方家卻一直堅持晾曬。遇到梅雨季節,方家人還買回生石灰,吸去水汽,保持草藥的乾燥。每次晾曬草藥,方家人都要一起背誦:“五加皮可祛風除濕,一枝香可以平肝火,馬齒莧清熱利尿……”每個人對這些都要爛熟於心,以免拿錯藥。方聯海説,祖輩叮囑只賣“良心藥”。

  從不準備賬本

  6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外地人在中山街頭突然昏倒。方家人聞訊,立即趕到現場。經過檢查,方家決定用家裏一根極為珍貴的東北人參來救這位陌生人的命。當年方聯海才15歲,他飛奔回家,取出人參,切片、磨粉、兌水,給病人灌進口中。一小時後,那人醒過來,給眾人磕了一個頭,起身就走。方聯海和爺爺方九齡追上陌生人,不是收藥費,而是送上了兩個饅頭。從那時起,家裏以真誠之心行善義之事的“好家風”就深深印在了方聯海心底。

  方聯海從來不準備賬本,有人賒欠也從不記賬,還經常把草藥白送人。有多少人賒欠?送藥送給了多少人?方聯海説:“確實記不清楚。”

  街坊鄰居們説,“方家藥鋪”還不時到府免費診療。現年90多歲的陳祖琴能夠高壽,原因之一就是10多年來,方聯海長期免費到府診療並免費贈藥,從未收過一分錢。

  誠信家風代代傳

  在方家藥鋪的大堂上有一塊牌匾,上書“人參”。其中的“人”字上加三撇,這又成了一個變體的“心”字。這塊特殊的牌匾也有特殊的故事:60多年前,方聯海和爺爺用珍貴的人參救了那位陌生人後一個月,那人再次出現在中山鎮,在方家藥攤前放下兩支上好的人參、幾百塊錢和一封信。原來,被救的人是重慶來的大客商,專程感恩來了。方家人堅辭不受,可哪追得上那人的快馬。

  沒辦法,方家人把兩支人參收藏起來,按照信上的叮囑,用送來的錢和自家積蓄擴大店面,開起一家新藥鋪,讓鄉鄰抓藥更方便。新開的店,方家人沒有沿用原來“萬森堂”的字號,因為開藥鋪的錢和方九齡有關,藥店取名“九齡堂”。建藥鋪時,方家人就特意製作了這塊牌匾。

  方聯海説,“從小長輩就教導我,要懂得感恩,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時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對得起國家和社會,做人要對得起父老鄉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