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這裡的製造“靜悄悄”

  • 發佈時間:2015-11-09 05:29:54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徐峻 劉樂平

  蘇靖 戴睿雲

  經濟下行壓力下,杭州高新區(濱江)的發展動力充沛,跑出加速度,量增質更優。

  今年前9個月,杭州高新區(濱江)實現工業總産值823.2億元,增長11.5%;全區財政總收入155億元,同比增長17.4%。此前,浙江省工業強縣(市、區)綜合評價報告中,高新區(濱江)以90.74分的成績居全省首位,這也是該區的三連冠。

  在這裡,看不到成片的工業廠房,也聽不到機器的轟鳴;相反,隨處可見的是摩天大樓,如咖啡館一般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以及一群又一群背著雙肩包、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杭州高新區(濱江)領跑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之源,就藏在這高樓大廈靜悄悄的實驗室中,藏在那一片片寫滿代碼的晶片上,藏在“眾創空間”那一杯杯香濃醇厚的咖啡裏……

  新産業激發澎湃新動力

  一位高考考生將准考證遺落在計程車上,警察在智慧交通系統的後臺輸入時間、地點和計程車顏色,3秒後顯示搜索結果,15分鐘就聯繫上計程車司機。這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遼寧丹東,大顯神通的智慧交通系統出自位於高新區(濱江)的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

  正是憑藉在智慧分析領域的卓越技術,最近5年來,宇視年複合增長率達50%。今年前8個月,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預計今年銷售收入將突破20億元。

  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發展速度,在高新區(濱江)不足為奇——過去3年,海康威視年收入平均增速近50%,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97.96億元,同比增長62.84%;成立至今5年,宏杉科技年增長率達到60%……探究這些高速增長的背後,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基因——新一代資訊技術

  穩居全球安防産業三甲的海康威視,抓住了視頻監控從模擬化轉向數字化和PC架構轉向嵌入式架構的技術變革浪潮;

  (下轉第十版)

  (緊接第一版)專注于存儲領域的宏杉科技,自主研發新一代面向雲計算的高端存儲産品,贏得了包括中科院在內的眾多大客戶。

  自2002年杭州國家高新區、杭州市濱江區管理體制調整以來,該區一直以高新技術産業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為主導産業,培育了一大批知名企業,打造了濱江經濟領跑浙江的強勁動力。

  智慧安防,囊括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行業前三甲;智慧互聯,阿里巴巴穩坐電商頭把交椅,交易額是沃爾瑪的2倍,而網盛生意寶、網易同樣是行業翹楚;智慧網路,華三通信在國內企業WLAN産品市場、企業網路市場、交換機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在全球企業路由器市場份額第二;智慧金融,除了恒生電子這樣的金融軟體龍頭企業,還有信雅達、支付寶這樣的大腕;智慧醫療,已集聚了醫惠科技、和仁科技、泰格醫藥、好絡維等一批創新企業。

  在濱江,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為基礎架構的新一代資訊産業已成長起來。2014年,該區技術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30億元,同比增長11.4%,全區R&D(研究與開發)投入佔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4%左右。

  一條近千億元級的資訊産業鏈已經形成——200多家重點資訊經濟企業,如繁星密布,共同形成了一個共生共榮、融合互補的産業集群。1月至9月,濱江高新技術産業實現營業收入1492.8億元,工業總産值823.2億元,其中資訊技術産業實現營業收入1157.8億元,同比增長23.6%,總量佔高新技術産業的77.6%。

  新製造承接動力轉換

  “你們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家製造業企業?”“你覺得傳統製造業未來的出路何在?”每到訪一家企業,記者都會提出這兩個問題。關於前者,得到的答案不盡相同。然而,在是或不是之間,製造業的面貌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

  在濱江,記者所見的是一種新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正全面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並帶動了製造業産業鏈的重構。在企業之間、企業與用戶間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進而出現一系列融合創新的新領域、新業態和新趨勢。濱江企業正在進行的生動實踐,為記者解答第二個問題,提供了線索和方向。

  從模擬時代走向IP時代,安防産業最為典型。海康威視以做視頻監控板卡起家,發展過程中將産品覆蓋到安防的前後端産業鏈,向客戶提供整體系統解決方案。正如企業負責人所言,“海康威視的核心競爭力即是軟體的競爭力”。

  列安防行業第三位的宇視,儘管目前收入來源構成中硬體收入仍然大於軟體收入,但後者實現超越被認為是“遲早的事”。副總裁林凱認為,視頻監控正在進行一場基於大數據、雲計算和智慧化技術的視頻數據應用的技術變革。“純粹部件廠商將逐步消亡,能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廠商將贏得未來,視頻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價值應用是關鍵。”

  同樣的故事也在聚光科技上演。聚光靠研製檢測設備起家,創業之初是一個十足的硬體設備生産商。隨著客戶需求的變化,聚光開始進行檢測數據分析,進而為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現在,聚光正在從環境與安全儀器儀錶生産商、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向環境綜合服務供應商轉型升級。

  在與企業家的交流過程中,記者注意到,美國蘋果公司被頻頻提及,“蘋果模式”頗受推崇。他們認為,蘋果公司在智慧終端大戰中領先,就是因為用軟體去整合硬體,這正是濱江不少企業正在嘗試的。包括海康威視在內的不少企業,製造環節正越來越多地選擇外包。

  車間或是生産線規模都不是重心,承接動力的新製造在濱江雛形初現。通過網際網路實現融合創新,製造企業的內外部組織正從有界趨向無界、從有形走向無形、從垂直變為扁平。杭州宏杉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新一代面向雲計算的高端存儲陣列,一台存儲設備配套企業有四五百家。但宏杉的靈魂是軟體,“數據跑在軟體上,能把硬體賣出去,説明你軟體有特色。”憑著強大軟體研發能力,宏杉整合了上下游産業鏈,讓包括富士康在內的工廠為其加工。“我們只做最核心的部分。”宏杉600名員工當中,研發人員超過一半,車間的裝配工人僅有20余人,佔比為3%。

  新製造,可以整合其他産品,也可以把自己變成系統的一部分,“整合或被整合”。成立於2003年的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如今超百億元的體量裏,生産也幾乎都是外包,目前已經擁有4000家合作夥伴。華三目前正與合作夥伴一起打造物聯網工廠,採集流水線資訊,提升生産效率,並和瀋陽機床合作,嘗試做出中國智慧製造的案例。

  “未來的製造業,就像蘋果公司只專注研發,生産外包。”多位企業負責人不約而同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構想。基於這樣的認識,高新區(濱江)對區內資訊經濟企業放寬工業容積到2.8甚至3.0,呼應了企業只留研發和銷售、生産外包的發展模式。

  新主體重蓄動力之源

  在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上,德諾資本創始人及管理合夥人訾振軍碰到之前在上海張江時的地方領導時被問及,“你怎麼是代表杭州來參賽的?” “因為創業環境好啊!”訾振軍的回答一點也不含糊。

  終獲大賽冠軍的這個項目——介入式瓣膜技術隨啟明醫療落戶濱江,自主研發的新型生物心臟主動脈瓣膜置入器械,有望成為中國第一款進入商用的介入式瓣膜。目前公司已吸引過三輪融資,估值已超過1.2億美元。

  對創業者而言,高新區(濱江)的吸引力到底在哪?“我們看中的是創新創業生態和政府高效服務意識。”啟明執行董事趙亦偉説。

  直至我們在海創基地偶遇27歲的青年朱斌時,對趙亦偉的回答才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朱斌是第196個站上“六和橋”投融資沙龍的路演者。我們來到海創園內這個咖啡館時,他正在向在場的創客和20多家投資機構推介自己的項目。今年初,朱斌的團隊就入駐了海創基地“5050計劃加速器”,享受三年免房租的孵化待遇,並獲得天使投資。

  每週四下午,這個名為“六和橋”的咖啡館,總是爆滿。在這裡,只需品一杯咖啡的時間,創客和投資人就能“相識”、“相知”甚至“相戀”。人才、技術、資本,創新要素就在這裡匯聚。截至9月底,通過“六和橋”的65場路演和後續對接,已有21家企業獲得融資,融資總額超過5.2億元。

  孵化創業創新的“苗圃”,在這裡生長出最貼合市場的姿態。依靠市場的力量與創投資本挑剔的眼光,“5050計劃加速器”、貝殼社等一大批民營力量主辦的多元化眾創空間在該區興起。他們建立創業培訓體系、創投資源對接平臺以及創投基金,加速創業創新項目産業化。

  獲得“5050計劃”資金扶持落戶濱江的美國海歸團隊維靈資訊,推出電子皮膚産品,引領全球可穿戴智慧設備的潮流,日前獲得5000萬元融資。該區“5050計劃”實施5年來,已有272個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落地,其中年銷售額超千萬元企業已有13家。

  風拂而浪起,浪起而潮涌。唯有優質人才的創業創新,才有資本的“聞風而動”。“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吸引高端人才和符合産業導向的創業創新項目,是高新區(濱江)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主陣地的重要功能之一。”高新區(濱江)人才辦主任鄭志剛説。

  近幾年來,每年都有超過2萬的新大學生,背著雙肩包,來到高新區(濱江)的寫字樓、眾創空間、孵化器,用智慧為社會創造價值與財富。截至今年9月,該區擁有高新技術産業從業人員25萬人,海外留學回國創新創業人才4400余人,國千人才專家54人。

  有人曾經概括濱江企業發展的特點:每年新註冊誕生的企業多,每年登出的企業也多,每年活下來的企業多,活得好的企業多。今年前三季度,全區新辦工商註冊單位數4540家,同比增長10.9%。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12.3億元,佔營業收入的7.5%,同比增長20.2%。截至9月底,該區累計上市企業3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8家。

  “在尊重企業為創新主體的前提下,濱江圍繞産業創新鏈積極配置公共職能,破除多項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障礙,創業創新的生態圈已經漸趨成熟。今後,高新區(濱江)要更多地先行先試,要更加寬容失敗,為失敗承擔更多成本,為全省輸出更多創新能力,做出創新示範。”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詹敏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