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流量被偷獲賠”打了誰的臉

  • 發佈時間:2015-11-09 00:29:38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海英

  上月起,手機月套餐內剩餘流量實行當月不清零政策。然而,當這項惠民政策實際執行時,有一些消費者投訴稱自己的流量跑得太快了。家住重慶渝北區的馬先生上個月就遇到了這樣一件事:一天內,他的手機流量被“偷跑”了近1GB。投訴後,他獲賠80元話費(11月8日《重慶晨報》)。

  此前,對很多網友“流量被偷”的質疑,三大運營商齊聲否認,並在聲明中強調,其計費系統有嚴格的檢查校驗機制,通過了各級主管部門和獨立第三方的檢測,不會出現因計費系統原因導致的“手機流量跑得快”問題。那麼,既然公開否認偷流量,如今為何又向用戶賠償呢?

  顯然,“流量被偷獲賠”這一案例,打了運營商一記耳光。不管運營商是有意還是無意,都表明的確在“偷”流量,否則不會輕易賠償用戶。既然一個運營商存在偷流量問題,用戶自然會推測其他運營商也存在類似問題。所以,之前運營商齊聲否認偷流量,過於輕率,不負責任。這一案例也打了某些主管部門和獨立第三方的臉。現在看來,主管部門和獨立第三方的檢測也不可靠,即使是通過了檢測的計費系統,也不能完全保證不偷流量。

  流量單月不清零新政在惠民的同時,自然影響到了運營商收益,不排除運營商地方分公司為了業績去偷流量。所以,運營商無論是否認某些問題,還是作出某些承諾,必須對自身管理能力有清醒認識。否則,否認偷流量之後又因為偷流量賠償用戶,會讓自己更加難堪。

  “流量被偷獲賠”案例能否繼續複製?從相關報道看,自認為流量被偷的用戶很多,向運營商投訴的應該也不少,之前卻沒有獲賠先例。從這個角度來説,這個獲賠案例真不容易複製。另外,手機流量跑得快,“小偷”既可能是某些軟體也可能是運營商,誰來認定這個“小偷”?希望有關部門儘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手機用戶在流量被偷後懂得怎麼維權,也能切實維權。當然,也希望監管者和第三方更加負責任地檢測運營商的計費系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