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默克爾會因難民問題下臺嗎

  • 發佈時間:2015-11-07 08:4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默克爾目前在德國的日子不太好過。愈演愈烈的難民危機正在演化成她的執政危機。她奉行的開放邊境、不設上限接收難民的政策,以及面對危機所表現出來的“我們做得到”的樂觀與自信,被認為是吸引大量難民來德、致使難民危機惡化的誘因,為此她正遭到越來越多的批評。

  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德國民眾對難民的大量涌入感到擔憂,對默克爾的滿意度在下降,對她所領導的聯盟黨的支援率在下跌,而對右翼政黨備擇黨的支援率則連續攀升。就連她的聯合執政夥伴基社盟和社民黨的主席都不完全贊同她的難民政策,甚至公開批評她或與她唱反調。來自基層官員的抗議與日俱增。目前已先後有300多位地方政府官員和議員向默克爾聯名上書,表示德國的接收能力已達到極限,要求默克爾關閉邊境,限制難民流入,向世界傳遞“我們做不到”的資訊。民間的抗議也越來越多地以極端的形式(如毆打難民、焚燒難民營)表現出來。今年以來,德國已經發生了500多起針對難民的襲擊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在備擇黨的群眾集會上,在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Pegida)的遊行中,人們罵她是“人民的叛徒”,呼喊著“默克爾要下臺”的口號。德國多個主流媒體猜測默克爾可能會迫於壓力下臺,將其難民政策比作是曾經讓施羅德丟掉總理寶座的“2010議程”。民意調查機構也開始詢問誰該是默克爾的繼任者。

  難民危機真的會毀掉默克爾的政治前途嗎?這個被譽為當今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真的會因為難民問題下臺嗎?

  我覺得不大可能。默克爾三度當選聯邦總理,靠的自然不是一時的運氣,而是其工作能力深得認可,有民意支援。現有的民意調查顯示,儘管德國民眾對默克爾的滿意度在下降,但還沒有低到讓默克爾下臺的地步。Insa研究所為《焦點》雜誌在10月12日完成的民意調查顯示,僅有33%的人支援讓默克爾下臺的要求,52%的人表示反對,15%的人沒有回答。而且那些要求默克爾下臺的人主要是右翼政黨備擇黨的選民(86%)。在其他政黨的選民那裏,贊同默克爾下臺的人只佔少數。在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內部,對默克爾的支援率就更高了。根據民意調查機構Forsa為《明星》雜誌在10月15日完成的調查,82%的基民盟成員對於默克爾的工作感到滿意,81%的人希望默克爾再度參加2017年的聯邦大選。這無疑是默克爾面對批評仍在堅持其政策路線的一個原因。

  民意支援雖説很重要,但在難民問題上卻並非是衡量默克爾政治前途的最重要的指標。默克爾是否會下臺最終取決於她能否妥善解決難民危機。默克爾對此自然心知肚明。《圖片報》記者曾問默克爾:“民意支援率降到多低,您才會改變自己的難民政策?”她的回答是:“民意調查不是我做事的標準。”默克爾想説的其實是她更關心如何解決難民問題。畢竟民意容易隨一時社會氛圍的影響而浮動,而政治決策卻要著眼于長遠。更何況民意支援率的高低最終也取決於難民危機的解決。因此,問題的關鍵是,默克爾能夠解決難民危機嗎?

  德國媒體在報道中大多是關注人們對默克爾難民政策的批評和不滿。在眾多批評的喧囂中,人們似乎忽視了默克爾的聯邦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應對難民危機的措施。例如重新引入邊境檢查,將更多的國家列為不符合避難條件的安全國家,向地方政府提供高額資金安置難民,修改難民法案,允許修建低於法定標準的難民安置點,將給難民的現金補助轉為實物補助,增聘工作人員以加快對避難申請的審批速度,加大遣返被拒絕申請者的力度,同時加強對那些合格難民的社會融入等。此外,默克爾一直謀求在歐洲和國際層面解決難民問題,並已取得了初步進展。例如,促成歐盟通過了17點計劃,讓其他歐盟國家分擔難民,更好地管控歐盟邊境,出資讓土耳其接納難民,推動敘利亞問題的解決,從根源上緩解難民危機等。

  默克爾的政策路線雖然備受批評,但實際上要比那些主張關閉德國邊境、拒收難民的人高明許多。因為關閉德國3700多公里的邊境既不易落實,又會引發歐盟內部的混亂,並帶來不可預期的消極影響。而默克爾的做法既有助於長期解決難民問題,又能保持德國良好的國際形象。只不過,這些措施産生效果尚需要時間。解決難民危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融合難民更是需要一兩代人的時間。歷來依賴規劃、易於憂慮的德國人面對突如其來、規模空前的難民潮出現慌亂、擔憂和不滿,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德國既有強大的財力支援,又有盡職盡責的官員和大量的志願者負責安置難民,而且從人口比例來看,德國並非是接收難民最多的國家,所接收的難民也並非都會獲得避難許可,獲得避難許可的難民也並非都會永居德國,因此,解決難民危機只是個時間問題。這是默克爾樂觀地認為“我們做得到”的原因。

  不容忽視的是,儘管目前批評很多,但仍有不少德國民眾保持同樣樂觀的態度。根據Infratest-Dimap在10月22日公佈的民意調查,49%的人認為德國能夠解決難民危機,48%的人持相反看法。包括德國經濟研究所(DIW)主席在內的多位專家也都認為德國有能力解決難民危機,並認為接收難民長期來看好處要多於弊端。

  總之,要求默克爾下臺的人至今仍然只佔少數。不少人只是借此表達對其難民政策的不滿。德國媒體也只是借機吸引關注。這也難怪,有什麼事情會比一個本來深受民眾喜愛的總理被趕下臺更能吸引眼球的呢?光是猜測這一可能就夠讓人興奮了!人們未必是真的希望默克爾下臺。更何況默克爾目前在黨內外都缺乏競爭者,她在德國政界就像是一個聳立在小人國裏的巨人。德國民眾的不滿可能只是暫時的,地方政客的抱怨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們都不用承擔默克爾作為歐洲大國首腦所需承擔的國際和國內責任,也沒有默克爾的政治視野。如今距離2017年的聯邦大選還有一些時間,默克爾還有解決難民危機的餘地。

  當然,未來存在變數,任何預測都可能出錯。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默克爾的地位仍然足夠穩固,她仍有足夠的選擇權,可以保持,也可以修改其難民政策,可以謀求連任總理,也可以考慮接任聯合國秘書長或告別政治舞臺。在和安娜·威爾的電視對話中,主持人問:“您願意為了難民問題而犧牲掉總理職位嗎?”默克爾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説:“我願意盡我最大的可能努力工作。”理性、務實、善於從結局思考問題的默克爾才不傻呢。難民危機只會在默克爾允許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威脅到其總理職位,她的政治前途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她自己的手裏。

  (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教授、留德博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