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菜團隊:高産技術保障首都“菜籃子”
- 發佈時間:2015-11-07 07:34:07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蘆曉春
保障首都市民菜籃子不乏優質蔬菜,除了靠外埠的調運外,也離不開北京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掘更大的蔬菜生産潛力,而實現這個目標,離不開科技的力量。為此,北京市科技創新團隊的果菜團隊于2009年成立,團隊中68名成員由首席專家、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站長、田間學校工作站站長四級構成。6年來,團隊主要以番茄、黃瓜、茄子、辣椒四種主要果類蔬菜為研究對象,帶動了北京果類蔬菜增産、增收。2014年,全市果菜平均單産4162公斤/畝,與2008年相比,累計增收16億元以上。
果菜團隊以建立果類蔬菜高産技術體系,引領京津冀蔬菜産業發展為工作重點,在以下諸多方面進行了創新研究和推廣應用。
高産優質良種培育有突破。6年來,團隊引進和自主選育番茄新品種460個、茄子新品種212個、辣椒新品種297個、黃瓜新品種307個。構建了部分主栽品種的DNA指紋圖譜,完善了番茄、茄子、辣椒、黃瓜分子育種和單倍體育種技術。共計有10項育種技術獲發明專利,並篩選出45個優良蔬菜品種在生産中示範推廣。
育苗技術水準不斷提升。在果菜團隊的努力下,蔬菜播種已由原來的人工播種到半自動播種最後到流水線式播種。目前,北京市的集約化育苗場點由2008年的2家增長到2015年的65家;集約化育苗的總量也由1000萬株增加到了2億株。
病蟲害防治水準趨向精準。6年來,果菜團隊共研發土壤消毒技術8項。為了病害檢測更加精準,團隊研製了番茄灰霉病菌的熒光定量快速分子檢測試劑盒,為番茄灰霉病的早診斷、提前預防提供了技術保障。此外,團隊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將生産的各個環節都進行了精細化的研究,使防控過程更加有針對性。
蔬菜産後環節處理轉向標準化。團隊將蔬菜採後處理分成了采收、挑揀、分級、預冷、包裝、貯藏、分裝、配送和貨架9個環節,並就分級、預冷、貯藏、配送、貨架等環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配套研製出番茄分級板、可移動一體式冷水預冷機、智慧化冷庫管理、自發氣調保鮮箱以及社區智慧蔬菜配送櫃等適用産後處理的一系列産品,解決了蔬菜産後保鮮的問題。
水肥自動精量灌溉為北京節水農業添亮點。團隊自主研發的水肥自動精量灌溉設施,可以實現灌溉施肥的精量化和自動化,田間應用效果良好。與常規灌溉施肥相比,可節水30%~50%,節肥35%~50%,年節本增收1000元/畝以上。
番茄工廠化生産引領首都設施農業發展。從2013年起,團隊以小湯山特菜基地為平臺,以番茄為主栽作物,通過對荷蘭番茄生産關鍵設備、産品及管理技術經驗的引進、吸收以及消化與再創新,建成了番茄工廠化示範基地。基地實現了對水肥、光照、溫度、濕度等自動調控,引進並完善了長季節植株調整、熊蜂授粉等10項先進技術。目前,基地的番茄工廠化生産面積6000平方米,2014年産量達到31.5公斤/平方米。
6年來,果菜團隊成效顯著。在科技成果方面,共獲得專利42項,發表論文318篇,獲得各類獎項23項,向農業部和北京市農業局提出政策性建議報告8份。在經濟社會效益上,6年來,為北京果類蔬菜累計增收16億元以上,同時促進了水肥資源高效利用,累計節水169萬立方米,節肥209噸,節本增收2679萬元。此外,團隊還構建了“專家—技術人員—職業農民—示範農戶”四級聯動的技術推廣網路,舉辦境內外培訓31期,培訓5000余人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