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示範引領調動農戶節水積極性

  • 發佈時間:2015-11-07 07:34:0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慶國蘆曉春

  北京已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全市每人平均水資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左右。水資源已成為決定北京發展高度的“天花板”,節水也已成為北京市農業發展的主調,嚴峻的形勢也倒逼著農業節水必須要順勢而為、有所作為。“到2020年,農業用新水從2013年的7億立方米左右下降到5億立方米左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進一步提高,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這是去年北京市委下發的《關於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的一個目標。

  減掉2億立方米,這個艱巨任務如何破題?《意見》中指出了農業節水的舉措,強調要圍繞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明確各項技術需求,並儘快立項實施,在農藝節水、工程節水、雨水收集和利用、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突破一些重大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難題,實施高效節水、生態景觀農業、智慧農業和京津冀農業協同創新等農科服務工程。同時,在現有基礎上,持續推進北京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圍繞高效節水農業,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從1983年恢復建站以來,就一直研究、試驗、示範、推廣節水技術。為了加強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力度,2005年成立了節水室,成為北京市農業部門中唯一設置專門農業節水科室的單位。據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王克武介紹,目前,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現有6個作物科室,可以將農業節水技術與各種作物的栽培技術有機結合,有利於實現農業節水與農民增收的雙贏。與此同時,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業節水室與各區縣推廣站(農科所)建立了多年的合作關係,目前,各區縣推廣站(農科所)均設有農業節水室或配備技術人員,專門從事農業節水技術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在節水隊伍和推廣方面具有優勢。

  今年,市農技推廣站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關於《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從管理、工程、農藝、服務、科技五個方面全面開展工作,以探索高效用水管理機制和創新節水服務形式為突破,以建設工程節水設施和推廣農藝節水技術為抓手,以高效節水技術的引進和試驗示範為支撐,全面推進京郊農業節水工作。

  整合六大高效節水技術模式,建立百餘個示範園區

  針對京郊主栽作物不同的生産規模和栽培模式,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開展了大量的節水試驗研究,整合了實用性極強的六大高效節水技術模式。

  一是小麥主推噴灌施肥技術模式。以噴灌技術為核心,配套高效灌溉制度、水肥一體化、抗旱品種、保護性耕作(深松保墑、秸稈還田等)、化學抗旱等技術,形成噴灌施肥技術模式。據示範區統計數據顯示,該模式較常規畦灌畝均節水59.1立方米。

  二是玉米採用雨養旱作技術模式。採用搶墑等雨播種,配套抗旱品種、長效肥一次底施、保護性耕作、化學抗旱等技術,形成雨養旱作技術模式,在正常降水年可基本實現零灌溉。

  三是瓜菜採用微灌施肥技術模式。以微灌(主要包括滴灌和微噴)為核心,配合高效灌溉制度、水肥一體化、地膜覆蓋、培肥保墑等技術,形成微灌施肥技術模式。據示範區統計數據顯示,蔬菜和西甜瓜採用此技術模式,較常規灌溉方式,每茬畝均節水分別達到83.3立方米和81.9立方米。

  四是覆膜溝灌施肥技術模式。以覆膜溝灌技術(包括膜上溝灌和膜下溝灌)為核心,配合高效灌溉制度、水肥一體化、培肥保墑等技術,形成覆膜溝灌施肥技術模式。據示範區統計數據顯示,蔬菜和西甜瓜採用此技術模式,較常規灌溉方式,畝均節水分別達到36.3立方米和55.8立方米。

  五是食用菌定時微噴技術模式。此模式以霧化微噴技術為核心,配合自動定時灌溉、菌棒自動注水保濕技術。據示範區統計數據顯示,香菇採用此模式與常規管噴增濕方式相比,每畝每天可節水2立方米。

  六是果樹採取環繞式滴灌施肥技術模式。即以環繞式滴灌為核心,配合高效灌溉制度、覆蓋保墑(地膜覆蓋、枝條粉碎覆蓋、生草覆蓋)、培肥保墑等技術模式。據示範區統計數據顯示,蘋果樹採用此技術模式與常規地面灌溉相比,畝均節水74.7立方米。

  為促進高效節水技術在京郊全面落地,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在房山、大興、順義等9個郊區縣打造了110個高效節水示範區,針對糧食、瓜菜、食用菌和果樹的六大高效節水技術模式,累計示範3.5萬畝(次),成為京郊農業節水的排頭兵。

  完善管理節水機制,充分調動試點農戶節水積極性

  之前,北京市農業用水計量收費基本上是以繳電費的方式,農戶節水沒有任何獎勵,這就影響了農戶節水積極性。比如有些農戶吃過晚飯,進棚打開滴灌閥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去關上,原本只需灌溉三四個小時,這一澆就是一整夜,造成水資源大量浪費。雖然有節水設施,但卻並沒有起到節水作用。

  針對缺少用水計量和節水激勵機制、農戶節水積極性不高、農業用水效率偏低的現狀,2014年8月,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分別在大興區龐各莊鎮東義堂村、密雲縣古北口鎮龍洋村、房山區竇店鎮竇店村建立了農業高效管理節水試點,採取“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用水計量、設施配套、物資獎勵、鼓勵節約”的管理機制,充分調動用水戶的節水積極性。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精神,試行期適當放寬標準,大田作物年灌溉定額為220立方米/畝,設施農業年灌溉定額為550立方米/畝。試點區全面進行節水設施安裝和更新,配備水錶,並由專人負責按月逐戶抄表,統計用水量。對於實際用水量少於用水定額的農戶,根據其節水量進行物資獎勵。

  密雲縣古北口鎮龍洋村試點以大棚辣椒生産為主。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通過滴灌施肥設備升級改造、開展高效節水技術培訓、田間指導等措施,解決了試點農戶滴灌施肥設備“跑冒滴漏”的問題,提高了農戶的節水意識和技術水準。一年來,辣椒生産季灌溉量由試點初的平均每月105立方米/畝,降低到了現在的80立方米/畝,減少了24%。

  大興區龐各莊鎮東義堂村試點以大棚西瓜生産為主。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與龐安路西瓜專業合作社一同制定了《北京龐安路西瓜專業合作社基地節水栽培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滴灌設備物資保障制度》、《合理灌溉制度及執行標準》,並與農戶簽訂了管理節水試點協議。一年來,農戶春茬和秋茬西瓜共用水365立方米/畝,較試點開始前平均節水135立方米/畝。

  房山區竇店鎮竇店村試點以冬小麥—夏玉米的大田生産為主。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在該試點全面配備了噴灌施肥設備,小麥和玉米也用上了水肥一體化技術。試點以來,小麥平均每畝灌水量為205.2立方米,較去年減少45立方米,節水18%。不僅如此,今年,竇店二農場小麥平均畝産達630.7公斤。該農場連續5年蟬聯北京市小麥單産冠軍,節水、高産兩不誤。

  高效節水技術全面推開,京郊農業用水全面下降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通過推廣應用高效節水設施和農藝節水技術,實現節水1797萬立方米。在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引導和支援下,物聯網、智慧灌溉系統、雨水收集、水肥一體化等大批綜合化的高效農業節水技術和設備在糧食和蔬菜作物上被推廣應用,為北京農業節水增添諸多亮點。

  糧食作物應用噴灌施肥、雨養旱作等高效節水技術模式。全市現有小麥推廣應用噴灌的面積達到18萬畝,佔小麥總生産面積的54%,較去年提高9個百分點。同時,節水品種、水肥一體化、測墑灌溉、深耕深松、噴施化學抗旱劑等農藝節水技術廣泛應用。據全市小麥定點監測數據顯示,噴灌地塊平均畝灌水量163.4立方米,較畦灌畝節水45.4立方米,總節水817萬立方米。京郊春玉米基本實現等雨搶墑播種。夏玉米應用噴灌2.6萬畝,總節水26萬立方米。

  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在順義區趙全營鎮去碑營村、順義區木林鎮王泮莊村、豐台區王佐鎮南宮村、大興區龐各莊鎮東義堂村、昌平區崔村鎮大辛峰村建立節水新技術展示基地5個。集中展示了糧食作物大型噴灌機灌溉施肥、物聯網自動控制滴灌施肥、微噴施肥、設施作物自動控制精量灌溉施肥等新型節水技術。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將物聯網技術引進順義區趙全營鎮都市型現代農業萬畝示範方,開展糧食高效節水技術示範,進一步提升了節水技術的自動化和智慧化程度。記者看到,技術人員只需要在手機和電腦上輕輕一點,就可以根據玉米的水肥需求規律,將相應的水肥混合液定時、定量輸送到田間,大幅度減少了灌水和施肥用工。據了解,目前示範基地的微噴、滴灌和指針式噴灌三種灌溉方式均實現了物聯網遠端控制,幫助3000畝核心示範區實現節水21.45萬立方米。

  在蔬菜生産上,首先是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據了解,上半年全市累計應用該技術19.9萬畝(次),蔬菜總節水954萬立方米。其中蔬菜微灌施肥技術模式應用8.3萬畝(次),較常規溝灌衝肥畝均節水80.5立方米,總節水664萬立方米;覆膜溝灌施肥技術模式11.6萬畝(次),畝均節水25立方米,總節水290萬立方米。

  順義區木林鎮綠富農果蔬産銷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番茄無土栽培,合作社目前擁有19個大跨度日光溫室,佔地面積近40畝。這個合作社是如何實現用水節約的?記者了解到,它有兩大“秘密武器”,其一是智慧化的灌溉施肥系統;其二則是蒸發率小的基質栽培模式。何為智慧灌溉施肥系統?這是一套由施肥機、輸水管網、電磁閥、滴箭以及回水管道等組成的節水系統,是根據不同的種植模式、作物品種等來設定用水參數的智慧化灌溉系統。據了解,系統的用水參數包括灌溉起始時間、灌溉時長、灌溉時間間隔等主要數據,這就從源頭上把握好了用水的總量,實現科學用水。據統計,該合作社去年定值的一茬越冬番茄,2014全生育期總用水量為285立方米/畝,比農戶常規溝灌節水96立方米/畝。

  據了解,北京市農技推廣站還推廣應用了膜面集雨技術,實現了蔬菜溫室種植的節水。膜面集雨技術是一種通過修建集雨窖(池)、集流槽、沉澱池、蓄水池等設施,將降落在溫室、大棚等設施棚膜表面上的雨水收集存儲起來,再將雨水通過微灌施肥系統高效利用於設施農業生産的一種微型水利工程。在密雲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的綜合試驗基地,記者看到,夏季的雨水通過溫室棚膜和滲水管道被匯流進容積70立方米的地下集雨窖,以滿足下半年作物的用水需要。據介紹,目前,全市現有膜面集雨示範區3450畝,集雨窖(池)總容積9.7萬立方米,覆蓋10個郊區縣,已累計集雨16萬立方米,可滿足300多畝設施蔬菜一年的生産用水。

節水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三川股份 12.43 7.16%
2 利歐股份 10.72 3.48%
3 新疆天業 6.35 1.93%
4 大禹節水 8.27 1.60%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大禹節水 8.27 1.60%
2 新疆天業 6.35 1.93%
3 利歐股份 10.72 3.48%
4 三川股份 12.43 7.16%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