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法律護航“陽光下的慈善”

  • 發佈時間:2015-11-07 05:39:5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慈善關乎每一位公民。據了解,我國慈善立法歷程可追溯至10年前,2005年民政部提出《慈善事業促進法》立法建議。2008年慈善法列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第一類項目,2013年又再次列入本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第一類項目。近10年來,我國慈善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捐贈總額從2005年不足100億元發展到目前1000億元左右。為規範慈善行為,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擬定了《慈善法(草案)》,並於近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初次審議。

  網路募捐必須依法取得資格

  詐捐、攤派、挪用捐款的惡劣行徑讓人十分痛心,為了提高慈善組織公信力,增強慈善活動透明度,草案在規範慈善行為方面作出了不少規定。

  “陽光下的慈善”才是健康的,慈善事業的生命就在於公信力,公信力源自透明度並接受社會監督,而資訊公開正是規範慈善行為的重要舉措。草案強化了慈善行為的資訊公開,草案第七十六條規定,慈善組織應當及時公開向社會公眾募捐情況和慈善項目運作情況。

  在慈善財産使用方面,草案規定,慈善組織的財産只能根據章程或者捐贈協議的規定用於慈善目的,不得在發起人、捐贈人以及慈善組織成員中分配,慈善財産必須專款專用,任何人不得私分、挪用或者侵佔。同時,對“以慈善為名,行詐騙之實”的行為絕不手軟,假冒慈善名義騙取財産的行為將被嚴懲,草案明確,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假冒慈善名義騙取財産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網路募捐是當下十分流行的慈善方式,但由此出現的重復募捐甚至網路欺詐等弊端也被廣為詬病。對此,草案規定,僅有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才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開展募捐。也就是説,慈善法正式實施之後,個人將不得隨意發起網路募捐,募捐主體必須依法向民政部門登記,申請成立慈善組織,獲得募捐資格,或者與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公開募捐。

  針對草案對網路募捐的嚴格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王毅委員建議:“現今利用網際網路辦慈善公益發展迅速,正在顛覆傳統的慈善模式,建議增加相應的條款鼓勵和保護網際網路慈善活動健康發展,以實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共用發展理念。”

  政府可查詢慈善組織銀行賬戶

  “促進慈善行為規範化,一靠自律,二靠嚴管。”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勝明説。草案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對可能有違法行為的慈善組織,有權查詢其銀行等金融賬戶,查閱、複製賬簿、電子數據等有關資料等。慈善組織應當每年向民政部門報送年度工作報告,包括經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年度開展募捐活動以及接受捐贈情況、開展慈善項目情況。

  慈善組織為實現財産保值、增值進行投資的,應當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針對草案中的規定,王爾乘委員建議增加“投資取得的收益也必須用於慈善事業”。他説,這一點非常必要,增值的收益也必須用於慈善事業,不能“走了後門”,這點應該明確起來。

  此外,針對“被捐款”的無奈現象,草案明確,開展募捐活動,不得攤派或者變相攤派,不得妨礙公共秩序、企業生産及人民生活。

  “目前慈善事業是公眾高度關注的一個領域,社會一度對慈善事業的公信力産生質疑,現實中確實有一部分慈善組織與慈善活動存在著一些違規行為,因此,及時立法十分必要。”鄭功成委員説道,尤其是要通過立法嚴格規範相關機構和行為。

  對慈善違法行為必須嚴懲才能保證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針對社會上存在的假冒慈善名義騙取財産現象,草案規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假冒慈善名義騙取財産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慈善行為可享稅收優惠

  “發展慈善事業,是制定慈善法的首要目標。”據王勝明介紹,為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開展慈善活動,草案規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贈財産用於慈善活動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境外捐贈用於慈善活動的物資,依法減徵或者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在分組審議過程中,稅收優惠成為了大家談論的焦點。鄭功成委員認為,慈善事業發展最關鍵的促進政策就是稅收政策,美國的慈善事業之所以發達,就在於它的稅收政策。“但是,目前的草案在稅收問題上不夠明確,我覺得有點遺憾。”傅瑩委員説道。車光鐵委員建議進一步加大慈善捐贈稅收優惠和支援力度,對慈善捐贈稅收優惠政策作出明確細化規定,切實增強政策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為促進慈善事業更好地發展,草案還專門設立“促進措施”專章,規定國家為慈善事業提供金融政策支援,鼓勵金融機構為慈善組織、慈善信託提供融資、結算等金融服務。慈善組織開展扶貧、濟困、助殘、養老、救孤需要慈善服務設施用地的,可以依法使用國有劃撥土地或者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依法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援符合條件的慈善組織向社會提供服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