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法草案送交審議:慈善財産不得私分挪用侵佔
- 發佈時間:2015-10-31 15:42: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天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草案)》,擬將每年的3月5日設為“中華慈善日”。
草案對資訊公開、個人募捐、善款稅收等問題均有相關規定。
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産業促進法(草案)》,明確電影中禁止包含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等八項內容,影院放映電影過程中不得插播廣告。
慈善法 不得私分、挪用和侵佔慈善財産
草案規定,慈善組織的財産只能根據章程或者捐贈協議的規定用於慈善目的,不得在發起人、捐贈人以及慈善組織成員中分配。
草案強調,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私分、挪用或者侵佔慈善財産。
慈善組織對募集的財産,應當登記造冊,妥善管理,專款專用;對募集的實物,妥善管理。捐贈人捐贈的實物不易儲存、運輸或者難以直接用於慈善目的的,慈善組織可以依法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收入扣除成本等必要費用後,應當全部用於約定的捐贈目的。
個人不得公開募捐
草案規定,慈善組織自登記之日起可以向特定對象進行非公開募捐。
依法登記滿兩年、運作規範的慈善組織,可以向原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證書。民政部門經審查,沒有發現其受到本法規定行政處罰的,應當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自登記之日起可以公開募捐的慈善組織,由民政部門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
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開展募捐。
草案同時規定,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採取公開募捐方式開展公開募捐,但可以與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開展公開募捐,募得款物由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管理。
捐贈人有權查詢捐贈財産使用情況
草案規定,慈善組織接受捐贈,應當向捐贈人開具由財政部門統─監(印)制的捐贈票據。
慈善組織應當與捐贈人簽訂書面捐贈協議。書面捐贈協議包括捐贈人和慈善組織名稱、捐贈財産的種類、數量、品質、用途、交付時間等內容。捐贈人有權查詢、複製其捐贈財産管理使用的有關資料。慈善組織違反捐贈協議等方式約定的用途且拒不改正的,捐贈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草案規定,慈善組織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資訊公開義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慈善資訊統計和發佈制度。國務院民政部門應當建立統一的慈善資訊系統。
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的資訊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予公開的其他資訊,不得公開。
另外,捐贈人或者受益人不同意公開自己的姓名、名稱、住所等資訊的,不得公開。
草案規定,慈善組織及其取得的收入、捐贈人、受益人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境外捐贈用於慈善的物資,依法減徵或者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贈或者慈善服務,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另外,捐贈人向慈善組織捐贈實物、有價證券股權或者智慧財産權的,免征權利轉讓的相關行政事業性費用。
電影産業促進法 依法保護智慧財産權
草案明確,與電影有關的智慧財産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智慧財産權執法的部門應當採取措施,保護與電影有關的智慧財産權,依法查處侵犯與電影有關的智慧財産權的行為。
從事電影活動的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應當增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提高運用、保護和管理智慧財産權的能力,依法保護智慧財産權。國家鼓勵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開發電影形象産品等衍生産品。
草案要求,電影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準。
草案對電影不得含有的內容作出具體規定,八項內容禁止出現在電影中。
一,違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煽動抗拒或者破壞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實施;
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洩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
三,詆毀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侵害民族風俗習慣,歪曲民族歷史或者民族歷史人物,傷害民族感情,破壞民族團結;
四,宣揚宗教狂熱,危害宗教和睦,傷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破壞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團結,宣揚邪教、迷信;
五,危害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宣揚淫穢、賭博、吸毒,渲染暴力、恐怖,教唆犯罪或者傳授犯罪方法;
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或者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七,侮辱、誹謗他人或者散佈他人隱私,侵害他人合法權;
八,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
影院放映電影時不得插播廣告
草案明確,影院在向觀眾明示的電影開始放映時間之後至電影放映結束前,不得放映廣告。電影院應當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電腦售票系統,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如實統計銷售收入。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影;發現進行錄音錄影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
草案還表示,國家倡導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每學期至少觀看兩次由國務院教育、電影主管部門共同推薦的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電影。文/記者溫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