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大學王焰新:利用好長江經濟帶要從水和人才方面入手
- 發佈時間:2015-11-06 14: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6日,第二屆長江文化論壇在赤壁召開,專家學者深入探討、互相借鑒,促進文化交流互動,延續發展文化優勢,推動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萬里茶道沿線共贏發展,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圖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發言 中國經濟網記者楊斯陽/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6日訊(記者韓肖)今日,2015國際茶業大會在湖北赤壁舉行,作為大會期間重點會議之一,第二屆長江文化論壇于11月6日上午召開。中國地質大學校長王焰新表示,長江經濟帶在地址結構上是自然資源的富集區,而且屬於“一帶一路”疊合交匯部位,要更好的發揮優勢要從利用水資源和人才資源兩方法著手。
以下為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參加這次論壇,借這個機會給大家分享我對生態長江的心得,這次題目叫長江經濟帶與萬里茶道,提到茶大家都知道唐代陸羽的《茶經》,許次紓的《茶疏》更好,這位學者遍訪祖國名川大山。
説到萬里茶道,我們不妨把眼光投向現在生活的星球,因為有了水,地球成為迄今為止唯一被識別的藍色智慧星球。也是因為有了水,這個星球上有了生命,這是一張地球生命46億年的演化圖,有了水這個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人類,而我們的祖先從一開始就知道,擇水而居,因為有了水才有了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共同構成的偉大的華夏為名,從水和資源的角度,長江經濟帶的國內國際地位、戰略地位十分凸顯,這是一張中國的五大城市群的戰略區位圖,大家可以看到三個城市群都位於長江經濟帶中,我們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中華水塔,我們認為對於華夏文明和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最根本、最重要意義的三江源的保護區,中華水塔也位於長江經濟帶中。
長江經濟帶的國際戰略地位也十分凸顯,剛才主持人介紹我來自於中國地質大學,我是一位環境地質工作者,在地質學上長江經濟帶處在什麼位置,在地質構造上屬於特提斯和太平洋疊加的大地構造域,因此成為自然資源的富集區,我們把這張圖再疊加到這張圖上去,發現長江經濟帶實際上是一帶一路的疊合交匯部位,作為一個水科學工作者和管理者,我體會,長江經濟帶要真正充分發揮如此凸顯的戰略地位,首要地位是開發利用好水和人才這兩個核心戰略資源,所以今天我報告的主題就是生態長江,我想從內涵,主要問題分析,和對策建設三個方面簡要論述。
我理解生態長江有三點主要內涵,一是生態廊道,二是生態經濟區,三是生態長江治理模式,所謂講的生態廊道指的是水清地綠天藍生態廊道,水清就是水質優良,生態水量充沛的水情,地綠指的是水土保持效果明顯,森林覆蓋率和生態功能良好的地域,天藍就是空氣品質優的天藍,還要做到生物多樣性好。所謂的經濟帶是六個字,宜居,宜業,宜遊,宜居是人們居住環境優良,宜業三個方面,迴圈經濟發展,産業結構與生態安全格局協調,創新創業環境優良,宜遊是自然景觀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旅遊發達。我理解建設生態長江的目的就是謀求在長江流域,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是我們的目的或者叫目標。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客觀全面系統深入的認識建設生態長江所面臨的現實問題,不要回避矛盾,要找出主要的問題,主要矛盾。
下面從生態環境現狀,區域發展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和資源開發利用帶來生態環境問題三個方面作一個問題的分析。
當前,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很多,歸納為六點。第一涉危企業集中,佈局新的環境風險突出。第二是飲用水安全隱患比較多。第三是部分支流和湖泊污染嚴重。第四個是區域間大氣污染相互影響頻繁,局部的區域大氣污染嚴重。第五是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問題,農村環境問題不容忽視。第六流域的河湖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改變,剛才熊召政先生講到江湖關係,我也是熊召政先生的讀者,非常熱愛他的著作,江湖關係發生改變之後,帶來很多生態問題,部分區域的生態問題比較突出,因為時間關係就不展開論述,從上游到中游到下游做了一些簡要的分析。
導致這樣的原因非常多,有兩個不容忽視,第一個區域發展的模式,第二個資源開發的利用,首先是區域發展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們看一下這張圖,這是我的助手畫了長江經濟帶的,主要是中下游地區的,主導産業的分佈,我們發現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産業的同質化,趨同的問題,我們在大學經常講,大學的立命之本在於特色,在於優勢,才能形成自己大學的發展。同樣産業的發展怎麼避免同質化,這個同質化帶來很多環境問題,因為時間問題不展開論述。第二個是大量的重化工企業沿長江高密度的佈局,另外就是城鎮化是個雙刃劍,會帶來很突出的生態問題,也就是生態空間減少的問題。再看一下資源開發的問題,資源開發利用是導致生態環境問題另一個主要原因,以下三點特別值得注意,第一水資源開發利用引起部分生態區域退化,在長江上游,尤其靠近三江源地區,大規模開發水資源值得引起我們十分的警覺。第二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農業用水比較粗放等等。第三個是煤炭的能源消耗量大,由此産生主要大氣污染物,在長江流域單位面積排放強度高出全國平均水準,這樣導致區域的大氣灰霾嚴重。
我們找出問題,找出原因之後,目的還是要解決問題。我提出三點建議,第一要強化底線思維,系統管控源頭,嚴防産業轉移帶來污染的轉移,要優化區域生態安全的格局,要堅守長江生態環境的底線,第一部分是底線思維。第二部分是法治思維和改革精神,提出建設生態長江的模式,到現在還沒有治理模式,第二個一定打好三個組合拳,構建長江生態廊道。第三個堅定不移推動創新驅動戰略,加大環境科技研發的投入和成果轉化力度,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産業結構調整,要打造長江生態經濟帶。
借這個機會我舉兩個例子,舉中國地質大學怎麼參與創新驅動戰略的,以印證我最後這個建議,生態經濟帶發展的可行性。第一個例子有關推動可持續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左上角曲線圖是美國工程線預測的結果,整個汽車産業人員的發展非常準確,按照他的預測2050年全球95%的汽車將使用燃料電池,對於轎車一公斤的氫,可以續航50公里,但是問題在於如何在常溫材料下儲存和釋放氫,是個世界級的難題。我們近期正準備向湖北省提出氫産業的建立。第二個例子來自於我的團隊,去年獲得了湖北省科技部一等獎,李鴻忠書記在大會上專門給予鼓勵和表揚,我的團隊在02年以來解決了黃姜皂素的問題,從技術創新性、工藝可實現性成功實現了工業化應用,通過穩定高效的政産學研合作,不僅邁過了技術資金門檻,而且通過成果的工業化應用,解決了皂素剛性需要和加工污染的矛盾,在保證水質安全的同時,推動了我國黃姜皂素企業,轉型升級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
最後特別指出建設生態長江對廣大幹部加強生態環境教育,形成廣泛共識和最大公約數是基礎,好在從中華民族的先者開始,中華民族就對自然對水懷有一顆赤子之心,老子説得好,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我的報告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