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良資産證券化難解“資産荒”

  • 發佈時間:2015-11-06 02:31:0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金融觀察

  如若不良資産證券化依然只是一場“銀行間的遊戲”,則既無法化解系統性風險,也不可能做大規模。

  中國經濟下行正在讓銀行業買單。隨著上市銀行三季報披露收官,不良資産進一步惡化的狂瀾難以逆轉。據媒體統計,截至2015年9月末,16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9079.79億元,較年初新增2396.44億元,已經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量。然而在當前經濟背景下,再次行政式剝離銀行不良資産的可能性已經較小,探索處置不良資産的市場化方式、重啟不良資産證券化成為業內人士近期焦點。

  不良資産證券化的優勢已不容置疑,如處置成本低、可以批量處置、打通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信貸市場,等等。尤其是在金融行業前普遍遭遇“資産荒”的大背景下,不良資産證券化能為銀行發展中間業務、開展金融創新提供新産品。然而,不良資産證券化相比其他證券化産品,由於基礎資産更具特殊性,仍存在許多難以展開的痛點。

  比如,目前我國理財市場的剛性兌付尚未實質性打破,投資者在做投資決定時,對資産證券化的發起人信用增級要求較高。歷年已經發行過的幾筆不良資産證券化中,次級檔證券均由發起人風險自留。這種信用增級的實際操作影響了真實出售,不良信貸資産難以真正地做到破産隔離,使得證券化手段處置不良資産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四大國有銀行以往處置不良資産總體比較順利,並且商業利潤不錯,其根本原因只是因為此前一直處於經濟上行期間,各類資産價格如土地、房産、資源等均處於上升狀態,但在當前的經濟下行期,恐怕就不會那麼樂觀。

  當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增速放緩、産業結構調整、民間借貸擔保鏈斷裂等,主要集中在商業、製造業和零售貸款,這些恰是經濟換擋期“除舊換新”的重點。而不良資産證券化本質上是看漲期權,上述非標資産如何合理證券化定價和估值將是其發行的關鍵。

  未來,不良資産證券化的定價、結構設計和發行將面臨發行方與投資方的重復博弈:只有在預期貸款回收率低於一定水準時,銀行用證券化方式處置不良的意願才會比較強烈,但如果預期貸款回收率較低,投資者潛在的可能損失概率較大,則産品失去吸引力。如若不良資産證券化依然只是一場“銀行間的遊戲”,則失去了證券化的本意,既無法化解系統性風險,也不可能做大規模。

  除此之外,商業銀行批量不良資産證券化需要更完善的法律環境,普遍接受和認可的信用評級機構,投資者良好的風險認知能力,等等,也都將是制約大規模開展不良資産證券化的桎梏。

  但同時,我國處在金融發展的大時代,金融混業步伐加快,網際網路金融風生水起,機構投資者大量涌現,為本輪不良資産證券化也帶來更多市場機遇。不良資産證券化能否走出一條更具差異化、更有針對性、更具時代特色的新路,尚待監管方、金融機構、市場機構、仲介機構共同合作交出答卷。

  □劉霞(國家開發銀行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