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周玉:高等教育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

  • 發佈時間:2015-11-05 11: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 周 玉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近日,國務院正式印發《方案》。《方案》是對“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的統籌和完善,是我國大學教育邁向高水準化的重要指導方針和行動綱領,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里程碑式的戰略舉措。

  《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目標。《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到203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一流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這一方面明確了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近、中、遠三個重要時間節點,另一方面也明確了建設的目標。以前的建設中,明確提出了要建設世界高水準的大學這一宏觀目標,但對高水準大學的具體要求沒有做出具體的界定。《方案》則提出了“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和“進入一流前列”的明確要求,這也是我國第一次提出大學、學科要在一定的時間內進入世界一流前列這樣一個宏偉的目標。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自信的一個充分表現,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建設要求。國家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要求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中國特色為統領,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為導向”。這也是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座談會上提出的“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沒有特色,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依樣畫葫蘆,是不可能辦成功的。”“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有關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大學使命的必然要求。大學的使命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歸納成一點就是引領、促進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要擔負起這一神聖使命,大學首先必須做到引領、促進所在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進步。也只有國家的整體水準達到一定高度,國家中的部分大學才有可能進入到世界一流行列。因此,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必須為首先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建設任務。前面提到大學的使命是引領、促進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具體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四個方面。完成大學使命的主體是教師。所以,《方案》明確規定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任務是“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準”、“傳承創新優秀文化”和“著力推進成果轉化”五個方面。在師資隊伍建設中,除強調師資隊伍的學術水準外,特別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優秀教師隊伍”。在人才培養中,要求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著力培養具有國家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複合型的優秀人才。《方案》特備強調高校要“加強大學文化建設”、“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基本遵循”。這些建設任務,既包括了作為大學基本使命的幾個方面,又突出了中國一流大學的鮮明特色。

  《方案》進一步完善了建設機制。為支援高校差別化發展,《方案》提出“分類推進”,既適度發展綜合性大學,也支援發展小而精、有專業特色的學校。而且,明確規定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分級支援”,即中央高校以中央財政支援為主、地方高校以地方財政支援為主。《方案》建設機制完善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強化績效、動態支援”,更加強調績效導向、引入競爭、形成激勵約束機制、扶優扶強。而且,《方案》第一次明確提出“進一步增強高校財務自主權和自主安排經費的能力”。這些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將進一步突出我國高校的特色,並充分激發高校爭創一流辦出特色的動力與活力,有力促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