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是什麼

  • 發佈時間:2015-10-13 01:31:0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張建新劉曉艷

  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是什麼?時代在變化,大學有什麼樣的新使命?未來大學的發展,是需要更“現實”還是更“理想”……1日,在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天津大學迎來120週年校慶之際,百餘名國內外知名大學校長和教育專家齊聚天津大學,共商高等教育在新形勢下繼續發展將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絕不是大學排行榜

  “大學排行榜”是中外大學校長們繞不開的話題。到底什麼才是世界一流大學?是規模?是發表論文的數量?是所獲得的資金支援?還是大學排行榜?

  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説,我們的大學一定不要在“爭創一流”的過程中迷失方向,要有“定力”,有洞察力,要對自己的發展很有信心,有意志力鍥而不捨地區追求自己的目標併為之長期努力。“一流大學最重要的是你能為科學,為文明,為你的國家和民族作出什麼樣的貢獻。”

  美國萊斯大學校長大衛·李博隆(DavidLeebron)説,追求排名只會讓越來越多大學趨同,並忘記自己的特質。每個大學都應該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無論是大學排名還是學校規模,都不是大學精神的一部分。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則用一個“笑話”描繪了被大學排行榜綁架給大學發展帶來的危害:“大家都知道獅子是森林之王,別的動物都要向獅子學習。若干年後,除了獅子還是獅子,其他動物都成了瘋子。”

  “我們最重要的是保持大學的多樣性,我覺得這是大學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同濟大學校長裴鋼説。

  “一所好的大學,其實你不用去看什麼排名,你只要進去和老師、學生去談一談,聽一聽他們在想什麼、怎麼想問題、想什麼問題,你就知道這所學校是不是世界一流了。”在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的眼中,“世界一流”的大學是面對未來,引領未來的。

  大學不僅要“現實”更要富有“理想”

  “作為校長,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因為現實的問題、因為要為學校謀發展等問題不得已‘功利化’。”論及大學精神和使命,席間有大學校長提出,當今的一些大學正在走向“標榜高尚”但事實上卻實行“功利教育”的精神與實際“游離”的狀態,培養的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甚至為了就業率淪落為“職業培訓學校”。

  對此,現任南開大學校長,曾擔任天津大學校長的龔克指出,大學的確面臨許多現實的壓力,包括辦學資金等,但我們還是需要點“精神”,不管有多難,我們都不能放棄“理想”。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則指出,大學的使命是培養人才,追求真理,把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及全球發展結合起來。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表示,大學最核心的東西是讓學生真正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能夠成為他自己,成為對社會有意義的人。對於大學精神、價值觀,各個學校雖然有不同的闡釋,但實際上有一些共同的價值觀,如誠實、誠信、自由。

  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則表示,大學的核心是培養人才,怎麼讓我們的人才更有質疑和批判精神,這是大學的使命之所在。為此,要培養學生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精神;要給學生一個寬鬆的氛圍,容忍失敗;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給學生創造自由、獨立能質疑的環境。

  昆士蘭大學校長彼得·霍伊(PeterHoj)表示,對於大學最重要的一個使命是讓學生做好未來成功的準備,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

  時代在不停地變化,對高等教育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對此,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表示,較為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擁有世界一流水準的教師和學生;二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為教授們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提供支援和高效的服務。而在中國,大學與社會緊密結合,把知識創造和服務國家有機統一,應該是大學的價值目標和創建世界一流的必然路徑。(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