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步走”推進海域整治

  • 發佈時間:2015-11-05 05:53:0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廈門市近年來開展了大規模海洋生態修復工程,並按照“三步走”的戰略規劃,全面推進海域整治工程,治理取得明顯成效,2013年入選全國首批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今年國慶黃金周,廈門市再度成為國內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除鼓浪嶼、南普陀、廈門大學等這些傳統景點外,環島路也成了廈門濱海旅遊的一張新名片。

  碧海藍天交相輝映,沙灘綠地延綿不絕,亞熱帶特有的樹種高大挺拔,一年四季鮮花不斷,這一切使得廈門環島路成為遊客心目中的“中國最美自駕遊海岸線”。

  廈門之美還不止於此,環島路只是正在建設中的廈門國家級海洋公園的一部分。

  2011年5月,經國家海洋局批准,廈門國家級海洋公園成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海洋公園。廈門國家級海洋公園南起廈門大學海濱浴場,沿環島路向北延伸至觀音山沙灘北側及五緣灣。公園總面積為24.8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0.76平方公里,陸地面積4.05平方公里,島嶼面積0.06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後,廈門海洋公園將成為我國最具風情的海洋盛景之一。

  縱觀近年來廈門海洋事業走過的每個階段,無一不打上了鮮明的“生態印”。早在2013年,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就牽頭制定了《美麗廈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將廈門建成集魅力海灣、浪漫海岸、璀璨海島和湛藍海水于一體的美麗海洋生態共榮圈。

  水是海洋的核心,沒有清澈湛藍的海水,所有的海景都將黯然失色。為此,廈門市近年來開展了大規模海洋生態修復工程。幾年來,先後對筼筜、鐘宅、大嶝、馬鑾、高集、集杏、東坑等7座海堤實施開口通海、破堤建橋、清淤還海等改造工程。其中,集杏和高集海堤的破堤建橋,實現了60年來首次東、西海域水體的自然融通,每年可增加1700萬立方米迴圈水量,水動力交換現狀得到全面改善,海域水質大幅提高。

  按照“三步走”的戰略規劃,廈門海域整治工程正在全面推進,全面清淤整治和海堤開口改造之後,還要圍堰吹填造地。比如從廈門大橋海域清除出來的淤泥經過專業處理後,將被翔安大小嶝之間的海域再回收。根據廈門清淤整治方案,廈門市把清淤與造地、沿海護岸整治有機結合,在大幅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為廈門今後的城市建設提供寶貴的發展用地。未來的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就將在一片“再生地”上誕生。據統計,5年來廈門海域累計清淤約1.5億立方米,造地約11.2平方公里,投資額近70億元。

  同時,廈門市還出臺《近岸海域水環境污染治理方案》,開展島內48個雨(污)混排口截流和島外9條入海溪流的同步治理。同時,組織開展一批岸線沙灘修復、紅樹林重構工程,修復岸線30公里,建成人造沙灘100多萬平方米。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努力得到了廣大遊客的讚許,也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可。繼廈門國家級海洋公園成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海洋公園之後,2013年廈門市又成為全國首批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在農業部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考核中廈門市連續兩年位列總分第一,連續5年在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中成績名列第一。

  在廈門海域,還散佈著17個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無居民海島,這些海島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環繞在廈門島周圍。如能加以合理開發,“串島遊”將有望成為一條獨一無二的新型濱海旅遊線路,成為廈門旅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為此,按照保護與開發並重、生態與旅遊結合的原則,廈門市將在最大限度保留各個無居民海島上原生自然特色的基礎上,有序推進“串島遊”各項設施的建設。

  火燒嶼是島上旅遊設施配備最完善的,以保護白海豚為景觀設計定位。在對現有植被、地質、道路、碼頭等設施進行保護性改造開發後,火燒嶼將成為無居民海島“串島遊”的理想集散地,同時島上還將打造一個集文化、生態、教育、啟智、休憩、娛樂、健身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海島公園。

  大兔嶼作為海島旅遊示範基地,以低強度開發與生態修復相結合的生態休閒旅遊海島為設計定位,將現有山體、植被、岸線、沙灘等自然景觀進行低強度開發改造並增設節能設施,打造成以自然景觀體驗為主的生態公園。同時,寶珠嶼則定位為以嘉庚文化為主題的海島公園,建築作為文化展示及紀念緬懷等用途的配套設施,並對夜景和綠化進行優化,搭建休息平臺等為遊客提供觀光及短暫休憩的場所。

  “山海一體、江海連城”的大海灣城市戰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大山海城市戰略、“青山碧海、紅花白鷺”的大花園城市戰略——隨著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逐步推開,有著古老歷史的“廈門海”將再次開啟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征程。廈門國家級海洋公園、“串島遊”、馬鑾灣、同安灣——隨著一個個海洋生態建設工程的建成,作為最美海濱城市的廈門將越來越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