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以科學共同體為中心的科學文化測評體系
- 發佈時間:2015-11-05 01:31:03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測量科學文化的指標體系應該是什麼樣?我們的思路是,構建一個以科學共同體為中心的科學文化測評體系。科學文化源於科學共同體的文化,科學共同體是科學文化的核心承擔者,也在科學文化建設中處於核心地位。以科學共同體為核心,我們就可以抓住科學文化建設的核心,進而能夠得到觸及實質的結論。
圍繞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討論,成為典型的科學文化事件,從中可以看到靈感、科學方法的關係,個人與團體,優先權之爭,從實驗室到醫藥産品的過程等等。這充分展示了科學文化從科學家群體到社會大眾的傳播過程,這個過程中,公眾得以全面、深刻的認識科研活動,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內的公眾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且新的媒體時代也能讓大家的聲音都被聽到。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説明,中國30年前的科學文化土壤之中,産生了一流的成果。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科學文化已進入新的狀態,新的狀態中能不能孕育出新的一流成果,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很多學者已經對我國科學文化的演變進行深入研究。但是,有必要聽一聽整個科學共同體的聲音,聽一聽他們認為到目前我國科學文化有一個怎樣的變化。我認為這是科學文化研究的一個新的途徑。由此,我們需要針對科技共同體和社會公眾進行大數據的調查統計,尋找一個測量科學文化的方法。
我們的研究基於對文化和科學文化的如下觀點。首先,根據發揮作用的領域和文化的承擔者,把社會文化劃分成不同的子文化,如政治文化、科學文化等。這些子文化之間,不停地發生著或者是交流或者是衝突。文化的發展動力分為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內部動力源于子文化的承擔者,以科學文化為例,科學家對彼此的研究領域、研究方法的認同,他們共同的價值理念等,讓科學文化得以形成,同時這也是文化發展的內部動力。對外來説,科學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如與政治文化(如關於大科學裝置的投資問題等)、與宗教文化,是科學文化發展的外部動力。
指標體系分為三個部分。處於核心的是科學共同體的文化。然後是科學共同體的文化的對外傳播過程,科學教育和大眾媒體是最重要的兩個媒介或者途徑。最週邊的為公眾層面的科學文化。在科學共同體的科學文化方面,二級指標有3項,分別為科學傳統(三級指標如譜係、傳承等),科研道德規範(三級指標如權利、義務、制度等),主觀感受(三級指標如創新幸福感等)。在科學文化的傳播層面,二級指標有2項,分別為科學教育(三級指標如學校教育和課外教育),大眾媒介(三級指標如媒體科學內容的數量和品質等)。在大眾層面的科學文化方面,二級指標有3項,分別為公眾對科學的態度(三級指標為態度、參與等),公眾對科學共同體科學文化的態度(三級指標如認同、意願等),科學文化與其他子文化的交流(三級指標如與政治文化的關係等)。
最後介紹一下數據來源問題。科協有很多數據資源,比如調查站點,還有人力資源調查以及全民科學素質調查等等。通過這樣一些研究項目或者研究通道,就能夠獲得詳盡的數據。設想,經過3—5年間開展2—3次相關的調查,必然能對我國的科學文化現狀和發展趨勢有很好的把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