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規模擴大 整體業績提升

  • 發佈時間:2015-11-04 05:26: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10月底,創業板度過了6周歲“生日”。6年來,創業板上市公司規模穩步擴大,各項基礎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規則更加貼近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特徵需求和産業規律,已經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10月30日,創業板度過了6周歲的“生日”。6年來,創業板已經成為促進新興産業發展的支撐平臺,在助力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作用。長城證券研究所所長向威達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業板設立6年來,改善了創新創業型企業的融資環境和條件。

  具有較好投資回報

  自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28家公司掛牌上市以來,創業板市場快速發展,新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已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截至今年9月30日,創業板共有484家上市公司,總股本1682億股,是2009年的48.6倍。按當日收盤價計算,總市值37622億元,為2009年的23.4倍。

  在交易量方面,截至目前,2015年以來板塊交易量佔深市總交易量的比例已從2009年的0.96%上升至22%。從年度數據看,2009年至2014年日均換手率依次為17.04%、7.15%、2.98%、3.08%、3.67%和2.81%。今年前9個月,創業板市場日均換手率為4.15%,明顯高於同期深市日均換手率,市場交易較為活躍。

  在投資者回報方面,自創業板指數2010年6月1日推出至2015年9月25日,創業板指幾經起伏,但仍實現了102.1%的正收益。截至今年9月25日,創業板共有450家公司複權後股價高於發行價。其中,342家公司最新複權價較發行價漲幅超過100%,從長期看,有較好的投資回報。

  助力新興産業發展

  截至9月30日,創業板已有354家戰略新興産業公司上市,佔該板上市公司總數的73.14%,廣泛覆蓋新一代資訊技術(134家)、節能環保(54家)、新材料(44家)、生物醫藥(51家)、高端裝備製造(46家)、新能源新能源汽車(25家)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板塊特色。去年創業板戰略新興産業公司分別貢獻了創業板71%的營業收入、73%的凈利潤。

  以醫藥生物板塊上市公司為例,據統計,51家生物醫藥企業中,11家公司的研發費用超過5000萬元,更有3家去年超過1億元。“創業板堅持服務醫藥生物等創新創業企業,助推資本市場有效對接實體産業,新興産業領域的企業逐漸成長壯大。不少醫藥生物企業上市後,在研發資金投入、研發人員儲備等方面得到了充足的資金支援,有效支撐了這些企業的快速發展。”創業板醫藥生物上市公司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告訴記者。

  “相對於傳統行業,戰略新興産業具有能源消耗低、技術壁壘高、發展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等優勢,是未來我國經濟轉型的主要方向。創業板定位於服務創新創業企業,從設立之初就致力於為中小企業搭建高效的資本對接平臺,推動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有機結合。”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創業板仍將繼續支援創新創業,大力完善各項市場基礎制度,全方位支援戰略新興産業發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目標。

  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伴隨著近年來並購重組市場的火熱行情,創業板上市公司外延式擴張的意願更為強烈。截至今年9月25日,創業板上市公司公佈的重組方案數共251起,其中2014年與2015年公佈了185起。今年已披露並購重組方案有96起,超過去年全年披露的89起;並購重組交易金額持續提高,今年以來交易金額(不包含募集配套資金)達972億元,比2014年全年交易額高出77%,平均每單交易額10億元,是去年的1.5倍。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今年以來産業資源有效整合,創業板助力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首先,優化企業財務指標,以實際業績引領産業發展。創業板上市公司在並購重組完成後,經營業績提升明顯,在總資産、凈資産、收入、凈利潤增長率方面均顯著優於創業板平均值。其中,2014年度完成重組的52家創業板公司在業績增長上表現突出,總資産、凈資産、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達79%、73%、63%和56%,均達到創業板整體水準的兩倍以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