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麥且種且看“調轉”在所難免

  • 發佈時間:2015-11-03 08:31:1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楊丹丹

  “國家出臺明年小麥臨儲價格是為了給我們種糧大戶們吃顆‘定心丸’,但我們也得掂量掂量未來市場的前景。”儘管按往年一樣將400畝土地播下了常規品種小麥,安徽省長豐縣雙墩鎮羅白村種糧大戶曹恒銀還是很“糾結”:如果不種糧的話,流轉費是簽過合同的,得支付給農民;繼續種糧,怕虧得更多。“想著改種其他經濟作物,也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

  秋冬種時節,“糾結”的不止曹恒銀一個。對安徽的種糧大戶們來説,今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雙重考驗”:夏收期間,沿淮地區21個重點縣小麥不完善粒普遍超標,安徽首次啟動臨時收儲解決“賣糧難”;眼下,玉米價格又跌到谷底。面對種糧效益的下滑,還要不要繼續種糧?少種些糧,又能改種點什麼?不少種糧大戶在這個秋天裏頗費思量。

  “地貴糧賤”,種糧效益兩頭受“氣”

  “今年夏收小麥價格賣得低,秋收玉米又賣不上價。種糧食的比較效益越來越低了。”蒙城縣雙澗鎮路南村種糧大戶張啟峰説,“風險越來越大,如果再缺乏些管理經驗,糧食就更種不下去了。”土地流轉價格越來越高,農資化肥和人員工資也在漲高,而糧食價格卻在降低。

  “當時簽訂流轉費用時,每畝地的租金是按糧食價格定的。現在糧價下跌了,按理説要依糧價付租金,但農民卻不答應。”泗縣城關鎮種植業主王瓊忿忿地告訴記者。

  “今年的糧食行情對種糧積極性有一定衝擊,但目前無法研判衝擊有多大。”安徽省種植業局有關人士表示,農民豐産不豐收的現實肯定會挫傷來年的種植積極性。

  種糧不能“一根筋”,要看市場、調結構

  雖然國家提早公佈2016年小麥臨儲價格與今年持平是個利好消息,但不少種糧大戶仍在思考出路。

  定遠縣七里塘村的種糧大戶劉傳勝流轉了1500畝土地種糧食。“今年種糧食,每畝地比往年最少要少400元的收益。”劉傳勝説,看著這兩三年的種糧情形,他已經決定拿出一部分土地來搞制種。他跟一家種子企業已經談好了合作,必須要走良種繁育的道路。

  “土地流轉或在這一輪經濟轉型中重新洗牌。”肥東縣農資經銷商陳志剛告訴記者,從他服務的種糧大戶來看,一些大戶已經有退出種植意向,但也有一些人想踏進來。

  “在未來,種糧大戶必須要算好精細賬,可能更重在有實踐和管理經驗。”安徽省農發行副行長韓毅説,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快,土地將集聚到“職業農民”的手中。農業經營主體經歷市場經濟的洗滌和歷練,才能趨向理性和成熟。

  “今年的情況更加逼著我們得把轉變農業生産方式提到日程上來。”全國十佳農民之一、阜陽種糧大戶徐淙祥感嘆説,只有改變傳統的盲目種糧的方式,以科學的理念、市場化的思維,努力種出“科技糧”、“訂單糧”,才能最大化地降低農業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安徽省農業部門已經著手在做調結構、轉方式的相關工作。今年首次在沿江稻區開展馬鈴薯增産模式攻關試點,探索區域農業結構調整的新途徑,同時推進糧食綠色增産模式攻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