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糧庫擴倉容糧企獲補貼

  • 發佈時間:2015-11-03 08:31:2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董亮姜軍本報記者陳兵

  入秋以來,全國糧食主産區的玉米、小麥、水稻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糧市低迷,糧農、糧企、地方政府反應如何,有哪些應對措施?記者日前來到産糧大縣江蘇省泗洪縣,進行了調查採訪。

  適應市場轉觀念,在增加效益上動腦筋

  今年44歲的王斌是太平鎮南謝村有名的種糧大戶,種植水稻2300余畝、玉米1800多畝。談起今年的糧價,王斌很傷腦筋。他以玉米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玉米均價每斤1.09元,今年小販收購價只有0.75元,每斤降價3毛以上,按平均畝産1000斤計算,今年的玉米收益至少減少了50萬元。

  “糧價走低,明年是不是要減少種糧面積?”面對記者的提問,王斌説,糧食市場行情波動,不是個人所能左右的,只有依靠國家政策宏觀調控。不過種植戶也不能“坐以待斃”、因噎廢食,必須自尋門路,把損失降到最低點。為此,他頻繁與外地飼料廠聯繫,送貨到府。如將玉米送到山東沂水,每斤可賣0.85元,送到江蘇太倉,每斤則可賣0.91元。“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已經按合同給付了土地租金,不能因為糧食掉價就甩手不幹,而是要適應市場、轉變觀念,在增加效益方面多動腦筋,千方百計把糧種好。”王斌説。

  與王斌不同的是,孫園鎮孫樓村農民許山招面對糧價下跌,則顯得相對淡定。去年,許山招在江蘇的洪澤湖農場承包了500畝土地,種植常規稻麥,夏季小麥售價每斤在1.1~1.2元,水稻1.4~1.5元,凈賺了20多萬元。今年小麥受赤霉病影響較大,加之價格突降,最高售價每斤1元。水稻即將收穫,按目前市場行情,鮮稻收購價每斤1.3元左右,如果産量與去年持平,他今年可賺10萬元左右。“雖説賺得少了些,可畢竟還是賺了,比在外打工強多了!”許山招説。

  改進加工技術,提高製成品附加值

  有人認為,糧價下跌,對糧食加工企業只有利好,可以借機囤貨,降低生産成本。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事實並非如此。

  歸仁鎮金仁龍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家富坦言:“雖説目前麵粉的出廠價格與往年保持平衡,能賣到1.56元/斤,但利潤大小與加工量成正比,企業原料庫存有限。受小麥價格下跌影響,農民惜售,企業開工時間大大縮短,以往一天能生産16個小時,現在只能生産10小時,有時只有8小時。加之維持企業正常運轉的費用幾乎沒有減少,我們真的是開工虧,不開工也虧。”

  談及如何應對企業眼前生産的尷尬境地,孫家富思路清晰。“緊跟市場,及時掌握小麥價格行情,多途徑滿足企業加工需要;投資60余萬元,更新機器設備,改進加工技術,提高麵粉的品質和附加值;加強與老客戶溝通,適當減少供貨量,儘量減輕糧價下跌給企業帶來的信譽影響。”孫家富説。

  多舉措應對,産業升級勢在必行

  三大主糧價格全線下挫,這在往年並不多見。泗洪縣商務局副局長趙軍分析説,一方面我國多年啟動托市糧收購,國內糧價遠高於國際糧價,出現了價格倒挂現象,糧食進口數量持續增加,擠佔了國內市場銷售份額;另一方面,糧食終端需求持續疲軟,政策性糧食高庫存量都對新糧價格造成抑制。

  為減少此次糧價下跌的不良影響,泗洪縣已拿出了相關解決方案。趙軍表示,全縣正加快騰出更多倉容,擴大托市庫容總量;制定出臺糧食加工補貼政策,促進全縣糧食生産、儲存、加工實現良性迴圈;加大對農民糧食存儲的技術指導,引導農戶科學存糧,對轄區內有糧食存儲技術需求的農戶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待市場行情轉好後再進行銷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