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糧食市場再現糧賤傷農現象:低糧價與庫存積壓均為主因

  • 發佈時間:2015-10-20 07: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糧食市場健康運作需政策改革

  作者:賀軍

  今年國內糧食豐收,但農民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糧價大跌可能導致農民收入直線下降。入秋以來,糧食主産區的玉米、小麥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玉米價格下跌明顯,農戶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達30%,而小麥在國慶前也經歷了一輪斷崖式下跌。目前,水稻收購價總體穩定,但部分地區較往年也有小的跌幅。糧價下跌對糧食貿易環節帶來了不小的衝擊,據媒體報道,部分地區市場陷入嚴重的恐慌氣氛中。

  有市場分析人士稱,三大主糧全線下挫在往年並不多見,國際低糧價與國內庫存積壓均被視為本輪糧價下跌的主要原因。今年糧食市場再度出現的“增産不增收”、“糧賤傷農”的現象,其帶來的衝擊將是多方面的,值得格外重視。

  首先,糧價大跌直接影響了數億農民的收入,有估計稱,今年的糧價大跌可能導致千億級的收入負增長,這對中國實現全面小康有直接影響。其次,糧價大跌帶來的農民收入減少不僅會影響到消費市場。第三,糧價大跌會導致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下降,並可能引發第二年的糧食價格波動。

  在這種局面下,中國糧價政策如何作為,需要謹慎為上。在我們的研究團隊看來,今年糧價大跌衝擊市場,雖然有國際低糧價和國內庫存積壓的“偶然因素”,但國內糧價收購與補貼政策體系的缺陷,可能是不容忽視的機制性原因。

  中國從2004年起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和收購價格,糧食價格由市場形成。糧食價格放開後,為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2004年、2006年起國家在主産區分別對稻穀、小麥兩個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即“托市價格”)。國家每年綜合考慮糧食成本收益、供求情況、市場價格、宏觀調控等因素,確定小麥、稻穀各品種最低收購價格水準,並於作物播種前向社會發佈,引導農民種植,促進糧食生産。新糧上市後,農民隨行就市出售糧食,當主産區市場價格下跌較多、低於最低收購價時,國家指定企業(中儲糧公司)按照最低收購價格入市收購,引導市場糧價合理回升。2008年以來,國家連續6年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2013年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每斤1.39元、1.12元,6年提高幅度分別為92%、57%。

  從實際執行看,托市收購政策雖然保護了農民利益,但需要支付補貼(由政府間接補貼給國營購銷企業),這種變相價格補貼政策的直接後果就是提高了糧食銷售的市場價格,扭曲了市場決定價格。在這種價格扭曲下,一是補貼成本高,大量國家財政補貼進入了收購企業和儲備環節,農民直接受益不多;二是抬高了中下游糧食産業的加工成本,無法通過市場化方式去優化資源配置,整個中下游産業受到拖累,直接阻塞了農業全産業鏈條的暢通,影響農業産業的健康運作。

  例如,黑龍江省由於糧食補貼混亂,致使今年上千家未被補貼糧食企業停産,大量糧食被國企以補貼後的高價源源不斷地從農戶處收入國儲庫,但加工企業不能以合理的價格拿到原糧,中儲糧的倉庫裏卻糧滿為患,存在倉庫裏的糧食遲遲不能進入生産和消費環節。黑龍江規模以上88家大豆加工企業中,已有超過九成的企業停産。在玉米大省吉林省,民營的玉米加工龍頭企業大成生化最近被迫停産,不得不由政府背景的地方國企接盤,這裡面也有價格補貼政策的原因。

  美國和歐盟對農業和農民都有鉅額補貼,但他們的補貼會緊貼市場,而且補貼政策有系統性。歐盟的補貼政策分為價格支援和直接補貼兩種。價格支援是指歐盟範圍之內要使用統一的 農産品 價格,市場價格在共同價格限定的範圍之內可以自由設定,一旦越出此範圍,共同體就要進行干預使之回歸設定範圍。共同農業政策的價格機制由三部分組成:目標價格、干預價格和門檻價格。農業直接補貼是按照不同地區每單位的生産量,來提供直接的貨幣補貼。

  美國從1933年開始使用農産品補貼工具,80多年來農業補貼政策不斷演化,一方面繞過WTO[微網志]規則,另一方面平衡國內外價格關係,保證美國農産品在國際貿易中的價格優勢最大化。具體來看,美國農業補貼政策主要分為貸款差額補貼、直接收入補貼、反週期補貼、資源保育補貼和農産品貿易補貼五大類。2005年,美國的農業補貼金額達250億美元,比2001年增加了68%。

  如果比較補貼金額,中國花在糧食補貼和收儲上的錢並不少。有統計稱,現在中央財政每年對農業的補貼已經超過1萬億元(包含糧食價格補貼),而糧食收儲的成本一年也達到幾千億元。如此高的財政投入,卻換不來農民從事農業收入的顯著提高,以及一個運作順利的農産品市場,為什麼會這樣?應該如何改革?這些問題無法回避。

  總體來看,對於糧食價格下降導致農民減收,不能再按過去的方式,簡單調整補貼了事,而應該進行以價格機制為主的系統改革。在我們看來,核心是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調整補貼對象,增加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增加農民收入。針對我國托市收購所帶來的糧食市場價格嚴重扭曲,要推動糧食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在保護農民利益前提下,推動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向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轉變。

  糧價大跌影響農民收入和消費,只是中國糧食價格政策問題的一個表現。圍繞糧食價格形成機制,中國需要謹慎、系統、但堅決地推進改革,以財政補貼的輔助手段,最終實現糧食市場的健康運作和正常發展。

  (作者為安邦諮詢高級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