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歡喜莊裏看“第六産業”

  • 發佈時間:2015-11-03 08:31:0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吳佩

  金秋十月,在古老的黃莊大洼深處,天津市寶坻區八門城鎮歡喜莊村清水思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永軍,顯得格外忙碌。除了忙著機械收割7000畝豐收的水稻,他還要安排後期稻穀的精深加工、市場銷售,以及合作社社員的分紅

  這可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水稻專業種植合作社。在歡喜莊村,這裡不僅種植有7000畝生態稻田,還加工經營自己品牌的大米,現在,還開發出了農業休閒旅遊。“立體種養,生態調養,一水多用,一地多收,如果你要看農業的一二三産融合,要看第六産業什麼樣,來我們這個合作社,都全乎了。”見到記者,李永軍興奮地説。

  創新立體種養模式稻蟹共養連年豐收

  地勢低窪的八門城鎮歡喜莊村,一直是天津的水稻主産區,這裡的農民世代以種植水稻為生。由於缺乏科學的種養知識,一段時間水稻的産量和效益都不高。“怎麼才能讓我們當地的農民富起來,一直很費腦筋。”回憶當年的情景,八門城鎮副鎮長王明陽如此感慨。

  2009年,在外打工的李永軍回到了歡喜莊,決定帶頭進行示範。他和8位村民一起將各自家中的土地集中在一起,成立了清水思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集體種植水稻,並嘗試發展稻蟹、稻魚、稻蚯等共養的立體農業模式。

  沒曾想,全新的種養模式在一年後就顯現了效益。700畝試驗田,平均畝效益達到了2000多元,這可比過去單純種水稻翻了兩番。而立體種養的模式,也讓歡喜莊的水稻生態而安全。李永軍向記者解釋:“在稻田裏養蝦養蟹,一方面稻田裏産生的微生物以及各種昆蟲成了蝦蟹的天然食物。另一方面,蝦蟹的排泄物也給水稻提供了生物肥料,更讓水稻實現了無公害種植,少噴農藥少施肥,提高了品質和附加值。”

  第二年,歡喜莊村的農民們紛紛要求加入李永軍的合作社,要求到合作社打工。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流轉了全村80戶村民的7000多畝水稻,其中的5000畝採用立體種養的模式,生産有機大米。由於採取統一的精細化管理和全程機械化,今年的水稻畝産達到了1500斤,平均可産大米1000斤,每畝水稻純利潤達800元,水産品效益約200元。

  “原來我們農民自己種水稻,因為不是無公害的,賣稻穀價格不高。而我們合作社因為是規模化的種植和規範化的種植,按照綠色標準去生産,少打農藥或者不打農藥,不僅水稻的産量每年增加,而且品質也更好,既節本又增效。”合作社社員煥剛感慨地説。如今,合作社的大米已經獲得了國家有機産品認證。

  成立自己的加工廠合作社大米賣到京滬高鐵

  李永軍知道,要讓社員真正在水稻上致富,單靠改變種養模式可不夠,必須要提升水稻的附加值,也就是要做精深加工。

  “原來農民的稻穀都是賣給其他加工廠,價格都由別人説了算,即便是好稻穀,可能也賣不到好價錢。而如果有了自己的加工廠,有自己的包裝,打出咱們自己的品牌,肯定就不一樣了。”李永軍説幹就幹,他成立了大米加工廠,引進了兩條生産線,實現了稻米精加工、産銷一條龍。

  如果你乘坐從北京和天津始發的高鐵,高鐵盒飯大米幾乎都來自於歡喜莊村。“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專供鐵路配餐了,我們的歡喜牌大米每天要為高鐵提供近4000斤,屬於獨家經營。”李永軍自豪地對記者説,“這一方面説明我們的大米綠色生態,品質好;另一方面説明我們的品牌受到了市場的認可。”

  從歡喜莊村走出的“八門城”、“津寶歡喜”牌大米,多數銷往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走進了高鐵、高校、機關食堂以及超市。生態大米最貴的一斤賣到20元,一般價格保持在13元左右,而普通的大米,每斤也能賣到5元。

  然而,在李永軍看來,這些對於稻米的市場開拓並不夠。從2013年起,合作社就專門開闢出一個700畝的試驗示範田,種養一些當地沒種過、沒人養過的新品種,在保證稻米食品安全的基礎上創新品種。今年,合作社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的500畝低蛋白功能性大米已喜獲豐收。按照計劃,這些稻米將以每斤15元的價格銷售給中國科學院食藥研究所,經過他們的試驗提煉加工後,再進行銷售。李永軍説:“在種植上,泰國香米、月光米,還有黑稻米,咱們肯定要試驗,將來一旦成型的話,要大力地推廣。品質好了,按照有機食品去運作,就不愁市場。”

  試水休閒農業三産融合打開更多致富路

  如今的清水思源專業合作社,已經別有一番景象。路網與水網相依相伴,劃分成一個個方塊,酷似古代農耕文明時期的井田;一幢幢小木屋散落于萬頃稻海之上,點染出一幅田園畫卷。稻田金黃,亭臺回廊,風光宜人。如此生態佳境,自然又衍生出生態旅遊。

  從去年開始,合作社以水稻種植為特色,參與建設的八門城鎮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園正式開門納客。春天垂釣,夏天賞荷,秋天採摘,冬天踏雪,亭上觀景喝茶,地裏採摘遊樂,休閒農業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市場。

  “現在這個季節,我們的魚蝦蟹都肥了,果子也熟了,每週示範園裏都有從北京和天津等地過來的客人,生意非常好,而且這裡還可以托養畜禽。”王明陽告訴記者,隨著歡喜莊村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園的建立,農民又有了新營生,許多人改造了舊房子,開起了農家院。

  從7000畝生態水稻種植開始,到“八門城”、“津寶歡喜”牌大米的暢銷,再到特色旅遊業蓬勃興起,以一産農業為引領、二産農産品深加工為提升、三産服務業和旅遊業為促動的完整産業鏈結構體系,就這樣在清水思源合作社逐一實現,原來的“一水兩用,一地多收”,如今也已演化為“一水多用,一地多收”,每畝土地凈收益也從原來的不足400元,增加到2000多元,而歡喜莊村的村民們更是在李永軍的帶領下走上致富新路。

  採訪中,李永軍算了一筆賬,按每戶4口人、每人平均5畝地、每畝地銷售稻穀能賺300元計算,一戶家庭每年種植水稻的收益為6000元。加入合作社後,該戶可獲得土地流轉金2萬元,加上年終分紅,每戶的收益比以前翻了幾番。除此之外,農民還能在示範園裏打工得到薪金,自己開農家樂賺錢,實現多元增收。

  70多歲的村民杜少英大娘是合作社的受益者,去年年底,她就領到了分紅和土地流轉金共計2.4萬元。她説:“我和老伴上了年紀,將9畝地流轉給合作社,我們不用幹活操心就能拿到分紅。真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