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11優惠”看清再使用 電商發放大量優惠誘惑

  • 發佈時間:2015-11-02 15:38: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11日還沒來,我已經買了一大堆了,真是恨不得‘剁手’啊!”市民小陳昨日感慨。近來,一些“雙11”搶購清單表格、購物攻略帖等在寫字樓工作間、朋友圈中流傳,不過,有市民發現,往年出現過的打折前先漲價等貓膩今年依舊存在,業內人士提醒,“雙11”搶購前,要先擦亮眼。

  1紅包消費看優惠方式

  每年“雙11”,電商都會通過發放大量紅包、優惠券來吸引消費者。昨日登錄本來生活網發現,該網站推出了“‘雙11’11款優惠券即領即用”的活動,但點開發現,11款優惠券按照品類來劃分,例如,水果滿138元減40元、蔬菜滿35元減5元、水産海鮮滿99元減20元……

  “‘買的不如賣的精’,提醒消費者不要因為幾元或十幾元的紅包,最後花了更多的錢購買並不很需要的東西。”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分品類,因此想要享受到優惠,就要買很多單個品類的商品,很容易造成積壓囤貨,尤其是生鮮類商品。

  2預售商品看發貨時間

  今年京東提出,“雙11”促銷不再只是一天,將從11月1日到11日;登錄考拉海購也發現有一些商品為預售類商品;天貓推出多品類預售産品,且預售時交的訂金可以抵扣更高的金額,例如,先交50元訂金,可抵扣68元商品金額。

  “‘雙11’促銷戰中,各家都想提前鎖定消費需求,戰線提前拉長和預售都是出於此目的。”業內人士表示,但是,消費者在購買時,應看清預售商品的發貨日期,“如果是預售商品,一般存在採購期,發貨較晚。同時,要看清預售商品是否能退換等。”

  3第三方店注意看授權

  幾年下來,現在可“剁手”的平臺已不止天貓、京東這些大佬,不少中小電商也紛紛崛起,加入戰局。消費者可選擇的渠道越來越多。不過,也有隨之而來的問題和煩惱。小陳表示,自己想給父母買一瓶保健品,很多平臺上都有,“有100多元的,也有200多元的,買便宜的怕是假貨,買貴的又怕虧了。”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電商平臺的商品來源,一類是電商自營,一類是品牌在平臺上開的官方店舖,一類是第三方開的店舖。“一般而言,自營商品和品牌官方的都比較靠譜,如果是第三方的,一定要看是否有品牌授權,這樣買起來更放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