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陽升級“智力引擎”,拼出發展加速度

  • 發佈時間:2015-11-02 07:29:42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錚 吳曼迪 本報通訊員杜文學

  “國內外頂尖人才給予100萬元安家費,提供不低於100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高層次人才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給予1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10月初,南陽市向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拋出“橄欖枝”。

  一個地處盆地的內陸城市,緣何重磅出擊招才納智?

  肩負“護水”與“發展”雙重責任的水源地,靠什麼啟動跨越發展的引擎?

  “創新是跨越發展的動力,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核心。南陽跨越發展的前提是人才支撐。”南陽市委書記穆為民是這樣謀劃的。“加快大美南陽建設步伐,發揮南陽魅力,力促人才引進;優化人口大市發展環境,用好資源優勢,推進人才回歸,真正把‘人口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為高效生態示範市建設全面升級‘智力引擎’。”

  溫暖的回歸——讓300萬在外人才反哺家鄉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歷史上一身傲骨的李白曾用這樣的詩句形容南陽。鐘靈毓秀的南陽自古人才輩出。據南陽市人才辦統計,如今人口過千萬的南陽,擁有著近300萬的在外優秀人才。

  這是何等寶貴的資源?300萬在外人才的才智回歸、反哺家鄉,又將産生何等巨大的連鎖效應?帶著這樣的思考,2013年南陽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了“人才回歸全民創業”戰略。

  為了讓回家之路更通暢,為了讓回家的創業更順利,南陽市整合資源、凝神聚力,搭建起六大人才回歸服務平臺。

  情感交流平臺,係牢親情紐帶。中原經濟合作論壇、玉雕文化節……依託節會,招人聚才。春節的祝福短信、中秋的親情電話……依託鄉情,尋賢納智。

  資訊宣傳平臺,架起溝通橋梁。編印《明月千里——南陽在外英才錄》,收納在外人才12000多人。組建南陽老家網,月點擊量最高達70萬次。電視、網站、戶外媒體,主題宣傳片密集播放,報紙、微信、手機報,人才回歸創業典型層出不窮。

  項目入駐平臺,開闢服務“直通車”。開創人才回歸創業園、開闢回歸創業綠色通道,“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便民服務中心”三大中心為回創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生産要素平臺,創業扶持“無死角”。市財政安排不低於2000萬元專項資金,縣區財政設立專項資金,進行貼息貸款扶持,加強人才引進專項補助……在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産要素上為回創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科技創新平臺,栽好創新驅動“梧桐樹”。修訂《南陽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打造産學研聯盟和科技孵化器,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18個國家級研發平臺,86個省級研發平臺,為回創人才提供舞臺。

  發展環境平臺,營造引才借智“大氣候”。“三亮三評”營造陽光服務、務實高效的作風環境,“一企四警”、“一村四警”創建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兩度兩力”提升開放現代的城市環境,“高效生態示範市建設”打造大美南陽宜居宜業的自然環境。

  回家!回家!回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帶著8億元水科技産業園回來了。

  留美博士張鐘鳴帶著“天然藥物篩選和改造研究所”的籌備方案回來了。

  年逾古稀的生物科技專家劉錦勝帶著自己的專利回來了……

  總部回歸、項目回遷、資金回流、技術回鄉、資訊回饋、智力回哺……自2013年起,千余名高層次人才、數以萬計的各類人才,以不同的方式掀起了回鄉創業的熱潮。

  拳拳的誠意——面向海內外招賢納智

  在南陽市將人才強市作為城市發展戰略時,曾有人質疑,作為地處內陸的省轄市,南陽有何優勢?南陽魅力何在?

  讓我們聽聽落戶南陽的人才如何回答吧。

  “丹江紅”茶品牌的創始人趙丹,在淅川建成11個茶果種植基地,帶動一方百姓致富。他説:“南陽的環境優勢無人可比。”

  的確,這裡的水是丹江水,這裡的城是生態城,高效生態示範市的建設讓南陽的自然優勢日益彰顯;幹部作風的轉變,城市品位的提升,“大美南陽”建設讓這裡的環境優勢愈加突出。

  在新野打造微型鑽針行業“領頭羊”的光電專家王馨説:“我回南陽,是因為感受到老家的誠意。”

  曾因“三顧茅廬”的典故而名聞海內外的臥龍崗是南陽的城市品牌,在引進人才上,南陽自古就不缺誠意。

  如今,這誠意體現在創業環境上:給予30萬元至50萬元科技開發啟動資金,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給予1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

  這誠意體現在工作生活上:給予100萬元安家費,提供不低於100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並配備與之相適應的實驗室、助手等……

  這誠意體現在獎勵支援上:對於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的給予一次性80萬元獎勵;承擔創新基金項目的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

  這誠意體現在服務保障上: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及團隊可享受人才落戶、身份編制、社會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待遇和扶持政策……

  今年10月,《南陽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引進培養辦法》正式出臺,人才引進再出“重拳”,確立“5+1”人才體系,40項人才新政,15個配套實施辦法,誠意十足。

  “高層次人才的引進為南陽發展帶來了活力與動力,這是在為跨越發展下好‘先手棋’,為轉型升級打好‘主動仗’。南陽對人才求賢若渴,惜才如金,我們將以最大的誠意、最好的環境、最優的政策,打造人才幹事創業、建功立業的好平臺。”南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韞這樣説。

  井噴的力量——創新創業讓南陽活力四射

  中國工程院院士夏照帆結緣南陽已經一年多了,在這裡她成立了國內首家“創傷修復及瘢痕防治材料”院士工作站,有力推動南陽成為國內外傷口護理領域的領跑者。

  隨著大量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先進的技術、最新的成果、創新的精神從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向南陽匯涌。11名兩院院士、931位技術智力人才、485名高層次人才來到南陽;10家企事業單位的院士工作站、11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2家博士後研發基地相繼成立。

  在不到一年時間裏,全市共轉化科技成果68項,直接産生經濟效益3360萬元,申報國家、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50項,創建省級智慧財産權培優企業2家、産業集聚區1家。

  企業家郭建森在內鄉創辦東福印務,帶動豫酒包裝“革命”,填補中原地區高檔印刷包裝産業的空白。

  80後女大學生趙昭帶動500多戶群眾養牛致富,推動南召縣肉牛産業的發展……

  一個新人才帶起一個新領域,一項新技術催生一個新行業,一批能闖會幹的創業人才投身市場,一批活力四射的新興企業不斷涌現。兩年來,各類人才創辦工業項目398個、高效農業項目301個、三産項目115個、超億元項目102個,這些項目全部達産後可安排就業10多萬人。今年前8個月,全市省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90.8億元,高於全省平均水準10個百分點。

  “‘人才強市’的支撐效應已經初步顯現,南陽將持續深化、推進人才引進工作,不斷升級南陽發展的‘智力引擎’,讓萬千諸葛匯聚南陽,推動南陽轉型跨越,全力建設大美南陽、活力南陽、幸福南陽。”南陽市市長程志明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