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對地方就是好玉米

  • 發佈時間:2015-11-02 08:30:5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王澎

  據國家糧油資訊中心最新統計,2015年全國玉米播種面積為3820萬公頃,玉米在我國糧食生産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三大主糧收儲價格齊降,玉米尤甚,猶如一道晴天霹靂打在農民心坎。大田玉米的細分品種銷售,成為提高農民議價能力的突破口。

  眾所週知,玉米分為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青貯玉米和大田玉米幾類。但目前佔種植面積絕大部分的大田玉米究竟又有哪些細分品種呢?

  “玉米被定位為高澱粉含量的營養型作物。”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解釋説,“顧名思義玉米最重要的營養成分就是澱粉。”大田玉米由於胚乳結構和營養物質含量的不同被分為角質型和粉質型。

  玉米的澱粉含量在70%左右,角質玉米的澱粉粒被蛋白質緊緊包裹粘連著,在內部結構上更加緻密,硬度也更高。角質玉米的蛋白質含量更高,而粉質玉米的澱粉含量更高。我國近70%的玉米被用於加工禽畜飼料,25%的玉米用於工業加工生産澱粉、酒精等,其中最主要利用的就是玉米胚乳內的澱粉。“如果是加工生産玉米澱粉,粉質型玉米絕對要比角質型玉米好。”趙久然説。

  在大田玉米品種推廣時,品種説明上一般會標明籽粒類型,馬齒型、半馬齒型和硬粒型等,粉質型玉米在成熟後形狀更像馬齒,在玉米粒頂端會有一個凹陷,而角質型玉米由於米質堅硬被稱為硬粒型。“目前大田玉米以綜合利用為主,主流品種大部分都屬於半馬齒型,兩者取其優,籽粒不容易破碎産量還高。”趙久然説,“極端粉質型或極端角質型的都很少。”

  “粉質和角質是一個相對概念。”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解釋説,“有的品種傾向於粉質型,澱粉含量就高一些蛋白質低一些;有的玉米傾向於硬粒型,蛋白質含量就更高,而澱粉就會少一些。”記者在採訪時了解到,東北地區大熱品種“德美亞1號”和正在參加品種審定的“華美1號”就是兩種籽粒類型不同的玉米品種。“德美亞1號”屬於偏角質型,做玉米碴和玉米粉成品率很高;“華美1號”更偏粉質型,澱粉含量更高,更適合用於加工澱粉、酒精和豬飼料,尤其是乳豬飼料。

  玉米加工而成的禽畜飼料都是生食,也就是未經烹飪直接喂給禽畜,這與人們日常生活中吃的玉米餅、棒碴粥大不相同。“飼料存在一個消化率問題。”趙久然説,“角質型玉米由於澱粉被蛋白質包裹,牲畜吃下去後消化率更低,所以偏粉質型的玉米適合於加工豬飼料。”

  對於禽類而言,由於其消化系統不同於家畜,再加上角質型玉米內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更適合於蛋禽,所以很多禽飼料加工傾向於角質型玉米。經過烹飪後的玉米,原有營養物質結構被打破,更利於營養吸收,所以當人們食用角質型玉米時不存在營養吸收問題。“角質型玉米內的蛋白質含量高,經過加熱後香味更濃,人們更愛吃。”趙久然説,“人們吃東北大碴子時,吃的大部分就是角質玉米。”

  “玉米的品質概括為營養品質、加工品質、商品品質和衛生品質。”國家玉米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世煌説,“商品品質通常以容重來衡量,這就有了粉質胚乳和角質胚乳的説法。”

  在實際收糧過程中,糧庫及用糧企業參考的指標主要包括含水率、籽粒容重、霉變籽粒比率、雜質含量和色澤等。14%的含水量為國家標準,單位體積的重量越高,其籽粒容重也就越高,同時也更容易賣出好價錢。

  “容重是衡量玉米成熟度的重要標準。”趙久然告訴記者,“玉米籽粒成熟度高、灌漿好,在收穫後籽粒容重就高。但對於相同成熟度的玉米而言,角質型玉米的容重偏高一些,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地區的糧庫傾向於收儲角質型玉米。”

  角質型玉米也好,粉質型玉米也好,有人收的玉米才是好玉米。針對不同加工目的種植不同類型的玉米,專用專種,專用專收,將替代混種混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