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當代科技發展的態勢與前瞻

  • 發佈時間:2015-11-01 01:30:5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點速遞

  世界科技發展史表明,歷次技術革命和工業革命都是基於重大科學技術的突破,其科學源頭通常是新現象的發現、新概念的提出和新理論的創建。19世紀末物理學中的三大發現(X射線、放射性、電子)和物理學晴空上的兩大“烏雲”(乙太漂移和黑体輻射問題所存在的困難)是20世紀新的科學革命到來的先兆。

  20世紀誕生了兩大科學理論,即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出現了宇宙大爆炸模型、物質結構夸克模型、全球大地構造板塊模型以及遺傳基因DNA分子結構雙螺旋模型四大科學發現;擁有了六大技術發明,即空天技術、資訊技術、核技術、鐳射技術、生物技術、奈米技術。繼18世紀蒸汽時代、19世紀電氣時代之後,我們進入了20世紀資訊時代。

  20世紀的新科技革命不僅為人類生活提供了先進而高品質的物質條件,帶來人類生活方式的現代化,還對人類的傳統觀念帶來巨大衝擊,引發人類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改變,使人類更加重視創造性思維,更加富於創新精神。

  21世紀的科學面臨巨大的挑戰與生機。物理學中相對論的局域性與量子力學的全域性之間的不協調問題,生物學中遺傳與進化的統一問題,腦與認知科學中腦知識結構和本質問題,自然界中宇宙、物質和生命的起源問題,是人類帶進新世紀的四大科學難題。有科學家預言,建立統一的宇宙理論,發現包容一切的科學理論,可望在今後的一百年內變為現實。

  當今世界正處於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據中國科學院組織多名院士和專家的研究,未來可能發生重大突破的科技領域有以下六個方面:基本科學問題、能源與資源領域、資訊網路領域、先進材料和製造領域、農業領域、人口健康領域。

  上述任何一個領域的突破性原始創新,都會為新科學體系的建立打開空間,引發新的科技革命。而上述任何一個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都有可能引發新的産業革命,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引發新的社會變革,加速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進程。

  未來科技的發展可概括為三句話:資訊科學技術方興未艾,新能源新材料迅猛發展,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後來居上。總而言之是從資訊時代走向生物時代,走向科技創新的新時代。

  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願景。實現中國夢,要靠科技創新發展作為支撐。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志士仁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矢志不渝,前赴後繼,從“科學救國”到“科教興國”,走過了一條充滿艱辛與屈辱、奮鬥與輝煌的歷程。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的科技成就。我國科技創新推動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且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也佔有一席之地。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為新的時代條件下加快我國科技改革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隨著我國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動。技術發展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了便捷工具,科技創新和體制改革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了條件保障,高素質人才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了智慧源泉,改革開放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了寬鬆包容的政策環境,創新創業正越來越成為一種價值導向、生活方式和時代氣息。

  科技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把科技創新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普及到億萬人民群眾中去,讓大眾充分地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福祉,並投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中,讓每一個人都獲得公平發展、改善生活的機會。民生改善是中國夢最重要的詮釋。讓我們共同努力,用科技夢托起民生夢,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摘編自《求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